牙骨質是一種專門的鈣化物質,覆蓋在牙齒的根部。這種特殊的物質不僅在牙齒的結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還是牙周組織的一部分,將牙齒固定在頜骨上。透過連接牙周韌帶,牙骨質在整個牙齒的生命中保持其功能完整性。
牙骨質的細胞包括被包圍的骨質母細胞,稱為牙骨質細胞。每個牙骨質細胞都位於其小洞内,這種類似於骨組織的分佈模式同樣也存在。這些小洞中包含著細小的管道,這與骨組織的神經系統有所不同,這些細管均指向牙周韌帶,並含有細胞過程,以便通過韌帶輸送養分。若牙齒受損,牙骨質表面的細胞會形成新的層次以促進修復。
牙骨質在維持牙齒穩定性及結構完整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牙骨質與琺瑯質相接的部分被稱為牙骨質琺瑯接合處(CEJ),是一個重要的過渡區域。這裡可能存在三種不同的接合形式,這也展示了人的口腔中存在著巨大的變異性。
牙骨質的分類主要根據牙骨質細胞的是否存在,以及膠原纖維的來源。具體來說,非細胞牙骨質(acellular cementum)不含細胞,而內源性紋理(intrinsic)和外源性紋理(extrinsic)則代表不同的結構與組織。非細胞牙骨質通常主要出現在牙根的冠狀部分,而細胞牙骨質則比較厚,容易在根部出現。
牙骨質是持續生成的組織,根據牙齒的需求進行增生。
牙骨質是由牙骨質母細胞分泌而成,並且在牙根最厚的地方進行生長。這些牙骨質母細胞的來源主要是牙囊內的未分化間質細胞。這些細胞以韻律的方式分泌牙骨質,並形成所謂的塞爾特增量線,這些線在牙齒中可作為年齡及生長的指標。
在牙科治療中,根部的過度吸收可能會導致牙骨質的損失。牙骨質的增生可能是一種病理狀況,稱為過度牙骨質症(hypercementosis)。隨著年齡增長,牙骨質暴露的情況可能會因齦退縮而增加,這不僅容易導致顏色變化,還可能引起牙齒的敏感程度。
老年人常見的牙骨質蛀牙問題,對恢復治療提出了挑戰。
一項2010年的考古學研究發現,牙骨質中的線粒體DNA比牙本質高出五倍,這使得牙齒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身份識別資料來源。牙齒的DNA提取和分析顯示出極大的變異性,這取決於年齡和牙齒的健康狀況。
牙骨質作為牙齒生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牙齒的穩定性及修復能力負責,同時也對牙科診療及整體口腔健康產生重大影響。隨著對牙骨質理解的深入,是否有可能對其進行更有效的保護和修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