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行業中,「結構隔熱板」(SIP)這種三明治結構的建材越來越受到重視。結構隔熱板由一層剛性絕緣核心夾在兩層結構板之間組成。這種設計不僅提供了強度,且展現了出色的保溫性能,讓我們一起探索這種結構的魅力。
雖然泡沫核心面板在1970年代引起了關注,但將應力皮面板用於建築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30年代。當時,美國森林服務局進行的研究主要依賴於威斯康辛州的森林產品實驗室。1937年,建造了一座小型應力皮屋,獲得了時任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關注,並參加了該房屋的落成儀式。而這種結構的耐久性也得到了證明,這座房屋直至1998年前仍被用作威斯康辛大學的日托中心。
「隨著應力皮板的成功,它被建議用更強的外皮來承受所有結構負荷,從而使框架完全消失。」
SIP通常由夾在泡沫核心(如擴張聚苯乙烯(EPS)或聚氨酯泡沫)之間的OSB板製成。這些面板不僅能抵擋壓力,還提供出色的保溫效果。製造SIP時,泡沫核心首先塗上膠水,然後將外皮貼上,並在大型夾具中同時施加壓力與熱量,使其徹底固化。
SIP相較於傳統框架建築有許多優勢。例如,它們的成本在美國會高於相似的框架建築,但在其他地方可能會有所不同。使用SIP建造的房屋,其緊密的建築外殼能有效減少冷氣或熱氣的滲透,降低運行成本。此外,由於SIP的標準化與一體化特性,施工時間通常會縮短,專業工人的需求也會減少。
「一個良好建造的SIP家居將具有更高的絕緣性能,這導致較少的空氣滲透和減少的運行成本。」
在美國,SIP的設計標準參考了國際建築法典。美國《國際居住建築法典》的附錄中於2007年首次介紹了OSB面板SIP的規範設計條文,這一條文為SIP的牆面設計提供了指導。然而,這些規範不包括任何具體製造商提供的設計特性。
隨著對可持續建築的需求增加,SIP的市場正在逐漸擴展。最近的發展允許在工地現場製造SIP,這為那些面臨資源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希望。如此一來,不僅能提高建築效率,還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環境友好的建築技術向前發展。
結構隔熱板的多面性和優越性引發了許多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它們真的可以成為未來建築的主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