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與飲料製作的世界中,麥芽扮演著一個無比重要的角色。其實,麥芽的形成過程非常神奇,它源自於穀物的變化,不過這個過程是一個複雜而細緻的轉變。本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浸泡和乾燥的過程,讓穀物重新煥發生機,變成我們熟悉的麥芽產品。
麥芽指的是任何經過發芽並在經過熱空氣乾燥後停止生長的谷物,這個過程稱為“發芽”(malting)。發芽後的穀物能被應用於釀造啤酒、威士忌及其他多種產品中,如麥芽牛奶、麥芽醋、各類餐點及餅乾等。
麥芽的過程發展了將穀物的澱粉轉化為各類糖的酶,例如單糖、雙糖及三糖等。
自古以來,麥芽谷物便被用作釀造啤酒的材料。在古埃及、蘇美爾及中國等古文明中,麥芽的使用歷史悠久。在伊朗,孕育著新年慶典的“samanū”是一種以發芽小麥製成的甜味糊狀物,象徵著富裕與繁榮,傳承著咖啡與歌唱的美好記憶。
在塔吉克與阿富汗地區,還有節日傳統聚會,全家人團圓共同製作samanu,這是一種文化經典。
發芽是一個將大麥或其他穀物轉變為麥芽的過程,通常在專門的“麥芽廠”進行。該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包括乾燥、浸泡、發芽、預烤和煙燻等過程。首先,穀物需達到低於14%的水分含量,以利儲存。接著,谷物會浸泡於水中數次,以利吸收水分開始發芽。
在發芽過程中,穀物的水分含量通常可達46%,這時候需要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中穩定翻轉約四至六天。
大麥是最常用於製作麥芽的穀物,因其含有豐富的酶。此外,其他谷物如小麥、黑麥、燕麥等也可用來製作麥芽。根據酶的活性,麥芽可分為“活性麥芽”和“非活性麥芽”。活性麥芽仍具備分解澱粉為糖的能力,而非活性麥芽中的酶已被消除。
麥芽萃取具有濃稠的甜味,通常用於啤酒釀造等場合。市面上的自用產品分為液態(LME)與乾燥(DME)兩種,兩者各有其特點及用途。液態麥芽萃取通常質地較厚,味道較為芬芳,而乾燥麥芽則在混合時保持較好的色彩一致性。
當今的科學家致力於了解大麥變為麥芽的過程,以幫助植物育種師培育出更適合的麥芽品種。另外,針對酶活性麥芽萃取的研究也顯示出其對改善腸道健康的潛在作用,是當前營養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
酶活性麥芽萃取(ERME)已顯示可在改善腸道疾病如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方面有潛力,這是當前研究者們熱烈探索的話題。
麥芽的轉變過程從穀物到產品的演變,無疑是科學、歷史與文化的交匯。這一過程不僅為我們的飲食提供了科學依據,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分。我們不禁要思考,未來的飲食文化會不會因為這些古老的技術而發生重大的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