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堤道作為連接不同地區的交通要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過,許多古代木造堤道的建造技術令現代人感到驚奇,特別是那些歷經千年仍然屹立不倒的堤道,它們到底是如何用木板建造而成的呢?
堤道,或稱為堤岸,是在低地、濕地或水域上方的一條道路或軌道。古老的堤道建造技術展現了古人驚人的智慧與技術。
最早的木造堤道之一是英國薩默塞特平原上的斯威特道(Sweet Track),它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建於公元前3807年或3806年。這條由橡樹板拼接而成的步道,利用交叉的樁木支撐,穩固地置於下方的泥炭上。
在古代的阿茲特克城市國家特諾奇提特蘭,堤道不僅有道路,還有供水的英俊水道。這些堤道的建造使用的是當地的石材和自然資源,顯示了當時工程師的高超技能。
古人在建造堤道時,通常會將土壤經過踩踏穩固,使其變得堅固。這樣的技術源自於拉丁文的「calx」,意指腳跟。早期的堤道建造需要大量勞動力,包括奴隸和羊群,這些都被用來踏實土壤層。今天,這一切則由重型機械來完成。
根據1911年《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causway」原意為一座堤或壩,最初的土壤確實是通過人力與牲畜的共同作用來壓實的。
在現代,像喬霍爾—新加坡堤道、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堤道以及威尼斯與大陸的連接道,這些堤道的建造都展現出古代知識的延續。
德國的Hindenburgdamm堤道是另一個例子,這條堤道同時擔任著交通和防波堤的角色,結合了木造和鋼鐵的工藝技術。
雖然這些堤道在連接島嶼和大陸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建設同時也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影響。堤道的建造可能影響水流,導致沙灘侵蝕或沉積模式的改變,例如,位於大鹽湖的堤道就造成了湖水中鹽分不平衡的問題。
堤道的出現可能會導致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隔離,進一步威脅到保護物種的生存環境。
無論是古代的木板堤道,還是現代的堤道建設,這些結構都顯示了人類在克服地理障礙方面的持久努力。不過,這些堤道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對生態的深思,未來我們應該如何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