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酰胺是一類蠟狀的脂質分子,主要由神經醇和脂肪酸通過酰胺鍵結合而成。它們在真核細胞的細胞膜中以高濃度存在,作為主要成分之一,構成了磷脂雙層中的鞘磷脂,這使得神經酰胺在細胞結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以往認為神經酰胺與其他鞘脂僅僅是細胞膜的結構支持元素的看法不同,研究顯示神經酰胺參與了多種細胞信號傳導過程,包括細胞的分化、增殖及程序性細胞死亡(PCD)等。
神經酰胺的名稱來源於拉丁文“cera”(蠟)和“amide”。它也是新生兒皮膚上所見的脂質物質——胎脂的一部分。
神經酰胺的生成有三種主要途徑。首先是鞘磷脂酶途徑,此途徑利用一種酶來降解細胞膜中的鞘磷脂,釋放出神經酰胺。第二,從簡單分子合成的“去新合成”途徑,該途徑會從較簡單的分子中構建神經酰胺。第三,在“回收”途徑中,分解的鞘脂會被重新利用,通過重新酰化的方式形成神經酰胺。
鞘磷脂的水解由鞘磷脂酶催化。鞘磷脂是細胞質膜中的四種常見磷脂之一,因此這種生成神經酰胺的方式意味著細胞膜是外部信號作用的目標,能引發程序性細胞死亡。有研究表明,當電離輻射引起某些細胞凋亡時,該輻射會導致細胞膜中鞘磷脂酶的激活,最終促成神經酰胺的生成。
神經酰胺的去新合成始於棕櫚酸與絲氨酸的凝聚,以形成3-酮二氫鞘氨醇。這一反應由絲氨酸棕櫚酰轉移酶催化,這是該途徑中的限速步驟。隨後,3-酮二氫鞘氨醇被還原為二氫鞘氨醇,再藉由(氫二)神經酰胺合成酶的催化進行酰化以生產二氫神經酰胺。最後的反應由二氫神經酰胺去飽和酶催化以生成神經酰胺。去新合成主要在內質網中進行,形成的神經酰胺通過囊泡運輸或神經酰胺轉運蛋白(CERT)被運送至高尔基体。
鞘脂和糖鞘脂的降解過程一般發生在酸性次細胞室,如晚期內體和溶酶體中,最終目的是產生鞘氨醇。在糖鞘脂的降解過程中,酸性水解酶會步步釋放出單醣單元,留下鞘氨醇部分,進而促進神經酰胺的合成。神經酰胺可被酸性神經酰胺酶進一步水解,生成鞘氨醇和游離脂肪酸,這兩者均可離開溶酶體,而神經酰胺則無法。
作為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質,神經酰胺在多種生理功能中有著重要作用,包括凋亡、細胞生長停滯、分化、老化、細胞遷移及粘附等。研究表明,神經酰胺和其代謝物與多種病理狀態有關,如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微生物致病性、肥胖和炎症等。
神經酰胺在許多組織中引起胰島素抵抗,其中飽和脂肪酸的活化會導致其在骨骼肌中合成,而非飽和脂肪酸則不會產生這種效果。
神經酰胺在凋亡過程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它在多種凋亡誘導劑作用後會快速積累,顯示出其在細胞死亡反應中的潛在作用。作為一種腫瘤抑制脂質,有多項研究探討了神經酰胺在細胞死亡事件中的具體作用,但對於其調控凋亡的機制仍缺乏充分的了解。
表皮的最外層稱為角質層,主要由終末分化的角質細胞和脂質基質構成,神經酰胺、膽固醇及游離脂肪酸共同建立了水不滲透的屏障,以防止水分蒸發。這意味著神經酰胺在維持皮膚健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環境變化、嚴格洗護品的使用、過度的熱、紫外線照射和生物老化都可能會減少皮膚、頭髮及指甲中的神經酰胺水平。
神經酰胺在細胞生理及病理中的作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其合成及功能的理解也越加清晰。然而,我們是否能完全揭示神經酰胺在各種生物過程中的奧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