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學的領域,過氧化物增殖物活化受體(PPARs)是一組核受體蛋白,作為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表達。這些PPAR在細胞分化、發育及新陳代謝(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以及更高生物體的腫瘤生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已經確認有三種類型的PPAR:
PPARγ參與調控多種細胞過程,包括能量平衡和免疫反應,並且與一些代謝疾病密切相關。
PPAR最早是在1980年代早期被發現的,最初於1992年在非洲爪蛙(Xenopus)中被鑑定出來,當時它們被認為是誘導細胞增殖的受體。1990年,科學家在研究一組稱為過氧化物增殖劑的分子時發現了第一個PPAR(PPARα)。後來,PPAR的作用被證明在生物學中更為多元化,因此這些作用被稱為PPAR配體,而廣為人知的PPAR配體則是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所有PPAR都會與視黃醇X受器(RXR)形成異源二聚體,然後結合到目標基因的特定DNA區域,稱為PPRE(過氧化物增殖物激素反應元件)。
這些基因的表達會隨著PPAR的配體結合而增加或減少,其具體取決於目標基因的性質。
PPAR的內源性配體包括自由脂肪酸、類花生酸和維他命B3等。此外,PPARγ被報導參與癌症的發病機制及其增長,並可能對某些癌症細胞增長有抑制作用。
PPAR的三個主要類型是由不同基因轉錄而來的:
這些PPAR遺傳病的描述一般導致功能喪失和隨之而來的脂肪失調、胰島素抗性和黑色素增生。
PPAR的結構如其他核受體一樣是模組化的,並擁有多個功能區域,包括N端區域、DNA結合域、靈活的鉸鏈區域以及配體結合域等。這些結構域使PPAR能夠與DNA特定序列結合,並根據配體的結合激活或抑制其功能。
PPARα和PPARγ是多種已上市藥物的分子靶點,常見的有降脂藥物及抗糖尿病藥物。研究還表明,一些天然化合物也能夠激活或抑制這些受體的活動。
不同類別的化合物對PPAR的調控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但其膳食攝取、生活方式及遺傳背景也會極大地影響個體的反應。
隨着科學的發展,我們對PPAR的了解不斷加深,未來的研究可能會揭示更多有關其在疾病中的角色和治療潛力的奧秘。因此,這些PPAR突變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何種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