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比海,以其間接的名稱單「海」受到了全球的注意,實際上是來自於最古老的海洋之一。無論是從地理面積還是其多樣的生態系統來看,卡斯比海都擁有無與倫比的存在感。這個位於歐亞大陸之間的內陸水體,東臨高加索山脈,西鄰廣大的中亞草原,並肩負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卡斯比海不僅是面積最大的內陸水體,根據面積來看,這裡的水域幾乎是湖泊優勝於大部分海洋的標章。
卡斯比海的總面積為371,000平方公里,這意味著它的廣闊程度足以與日本相提並論。在深度方面,卡斯比海的南部噴涌著多樣的鹹水生態系,其海底可達1,023公尺,構成了地球上第三低的非海洋性洼地。
其名「卡斯比」源於古代的卡斯皮人,此一名稱在古代西方文獻中屢屢出現,當時的居民甚至將其視為海洋。由於卡斯比海的鹽度約為1.2%,因此它的生態環境呈現獨特的一面。
文獻記載曾經提到,卡斯比海的西岸生物多樣性與其化學成分息息相關,甚至在許多情況下被視為一個生態實驗室。
位於五個國家的交匯處,卡斯比海的北方是哈薩克斯坦,西方是阿塞拜疆,南方是伊朗,東南方則為土庫曼斯坦,這樣的地理位置不僅使其擁有多元的文化和經濟影響,也使其成為不同生態系的聚焦點。
卡斯比海劃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區域,每個區域的生態特色各異。北部以淺水域為主,水深通常不超過5至6公尺,而中部地區的平均水深約為190公尺。南部的水域則充分展現出海洋的特徵,其深度可達幾乎無法想像的1,000多公尺。
關於卡斯比海的海洋生態系統,有人提出了許多理論,試圖解釋這個海洋如何受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影響。
雖然卡斯比海以其豐富的油氣資源而聞名,但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相當嚴重。從石油開採到水污染,這片水域的生態系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根據報告,石油行業的污染、流入的化學物質及無法處理的污水使得生態系統岌岌可危。
許多保護環境的倡議,如哈薩克總統最近簽署的《保護卡斯比海氣候變遷與陸地來源污染的議定書》,都顯示出各國對於這片內陸水體保護的緊迫感。
「卡斯比海的未來將取決於我們今天的決策,無論是對環境的影響還是水資源的合理使用。」
卡斯比海不僅面臨著生態問題,還是眾多特有物種的家園,例如卡斯比海豹和多種類型的鮪魚。這裡的生物多樣性讓研究者對未來的環境變化充滿擔憂。據報導,海豹的數量從百萬下降到了不到原有的10%。這一現象突顯了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為了保護這片珍貴的水域,國際組織與沿海國家的合作顯得至關重要。生態學家警告,若不采取行動,卡斯比海的獨特生態將無法持續。
你的想法是?我們能做些什麼來保護這片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