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神話、民間故事和幻想文學中,變形術是一種通過不自然的方式來物理轉變自身的能力。這種變形的概念可以追溯至最古老的圖騰信仰和薩滿教,並且存在於最古老的文學作品和史詩中,例如《吉爾伽美什史詩》和《伊利亞特》。在現代文學中,變形術仍然是一個常見的文學手法,尤其在奇幻文學、兒童文學和流行文化中亦時有所見。
例如,吸血鬼和狼人便是著名的變形者。
在民間故事和神話中,狼人和吸血鬼(主要源於歐洲、加拿大及美國原住民)是流行的變形生物。印度的 ichchhadhari naag(變形的眼鏡蛇)、東亞的狐狸精如中國的狐狸精、裝有日本的 obake、以及納瓦霍的皮膚行者也在此列。此外,許多神、女神和妖魔,例如北歐的洛基或希臘的普洛透斯,也擁有變形的能力。人們常常將變形為狼的能力稱為「狼人症」,而經歷這種變化的生物則被稱為狼人。
在古代希臘羅馬文學中,有許多變形的例子。奧維德的《變形記》中記載不同的變形故事,而荷馬的《奧德賽》中西爾克將奧德修斯的部下變成豬的情節。這些故事中,變形往往是一種懲罰,對違逆神的人的報復。宙斯就因此將王子利卡翁及其兒子們變成狼,以懲罰他們的罪行。
宙斯的變形行為在神話中往往是出於懲罰或是私欲。比如他化身金雨接近達那伊,或以天鵝化身誘惑列達。
在英國和愛爾蘭的民間故事中,仙女、巫師和魔法師都被認為具有變形的能力。英國的許多童話,例如《巨人殺手傑克》和《努若維的黑牛》,都包含變形的主題。而在凱爾特神話中,普威爾被阿朗變成阿朗的形狀,兩人互換身份以實現利益。
在斯堪的納維亞及日耳曼文學中,變形的故事同樣繁多。北歐神話中的洛基曾經變形為母馬,甚至產下奧丁的座騎—擁有八條腿的優雅馬匹雪普尼爾。此外,北歐英雄的命運常常與變形聯繫在一起,像希爾達在《沃爾松歌》中轉變為狼以協助其兄弟。
而在印度神話中,變形的能力同樣令人著迷。常見的 ichchhadhari naag 和女方變形的故事不凝於一,展示了不同文化對變形的自主詮釋。
在各大洲的神話中,變形的故事並不局限於某一特定的角色,無論是作為懲罰的神,還是為了愛情而發動變形的英勇角色,甚至是在食物鏈中為了自我保護的動物,都可以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找到相關的痕跡。例如,希臘神話中的美杜莎就因為她的過錯而被變成怪物。
在非洲和美洲的傳說中,變形同樣是一個深刻主題。比如,南非的Kaggen被視為冥想的偉大角色,擁有變形的能力,並轉變為各種形狀以適應環境。在美洲的亞馬遜河傳說中,河豚常被描述成為變形者,隱藏于人類的面具之下。
至今,變形的概念仍然觸發著人們的敬畏與想像,這不僅是文化間對於生物及人性的不同理解,更是人類內心深處渴望自由、改變的反映。在這些灼灼的故事中,變形的能力是否只是逃避現實的手段,抑或是探索自我身份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