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合基地(Joint Base,簡稱JB)是一個特殊的軍事基地,供美國不同的軍事服務部門共享和使用。每個聯合基地由一個服務部門主辦,其他服務部門則作為基地的租戶存在。這一運作模式源於1993年進行的基地重整和關閉(BRAC)行動,這一變革深刻影響了美國的軍事戰略和資源配置。
1993年,威洛格羅夫(Willow Grove,賓夕法尼亚州)和沃斯堡(Fort Worth,德克薩斯州)成為第一批聯合後備基地的所在地,這一名稱並未在BRAC法案中被明確使用。
在1993年的BRAC行動中,許多後備空軍資產被重新配置至這些基地。雖然該法案沒有明確指出“聯合後備基地”這一術語,但這些基地很快就形成了典型的軍事主辦–租戶關係,透過互助協議明確了主辦方對租戶所提供的服務。以NAS JRB Fort Worth為例,該基地由海軍主辦,且同時容納了多個後備飛行單位,成員來自海軍、海軍陸戰隊及空軍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BRAC 2005進一步擴展了聯合基地的概念。根據當年的報告,26個服務安裝合併為12個聯合基地,這意味着不同軍種之間的協調和資源共享將達到新的高度。
BRAC 2005的報告確立了建立12個聯合基地的必要性,以促進基地之間的有效支援和資源整合。
在2008年,國防部(DOD)進一步精細化了聯合基地的運行模式,制定了支持與被支持的組件協議。這意味著基於“支持功能轉移”的背景下,各駐紮基地的支持和服務將由主辦組件負責,而租戶組件則依賴主辦方提供所需的設施和支持。這樣的結構使得聯合基地的運作更為高效,提升了資源的配置效率。
根據OSD在2008年制定的指導方針,聯合基地的共同輸出水平標準(JB-COLS)旨在提升基地之間的服務標準。
為了便於管理和優化安裝支持,各聯合基地建立了JB-COLS,即共同輸出水平標準,用來確定在不同服務功能的預期服務水平。這一框架不僅使各類功能在運行上統一,更是為未來的軍事運作提供了堅實的支持體系。
隨著這種模式的持續發展,聯合基地的名稱和形式也漸漸豐富起來。從聯合基地安納科斯提亞–博林(Joint Base Anacostia–Bolling)到聯合基地美軍聖安東尼奧(Joint Base San Antonio),這些基地的出現不僅反映了美國軍事策略的變動,更是全球軍事合作的一個縮影。
截至2010年10月1日,所有12個聯合基地均已達到完全運行能力。
這種改變不僅限於提供服務,也意味著在各軍種間的戰略協作上形成了新的模式。未來的聯合基地不再是單一軍種的專屬,支持與被支持的概念更是變得更加靈活和多元化。隨著美國軍事部門尋求提升運作效率,這些基地的管理和運作模式將持續受到關注。
此外,許多基於地區需求而設計的聯合基地還包括了如聯合基地巴拉德(Joint Base Balad)等海外基地,它們在美國軍隊的全球部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為美軍從伊拉克撤軍後的戰略佈局提供了保障。正因如此,聯合基地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軍事項目,它更是影響著國際政治格局的關鍵因素。
如今,聯合基地的運作模式已經成為美國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增強軍事效能還是構建戰略同盟,它都在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一發展的背後,我們不禁要問:聯合基地的形式是否會成為其他國家軍事合作的藍本,從而改變全球軍事合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