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2年成立以來,南非軍隊一直是國內最重要的陸上作戰力量之一。南非軍隊不僅成為南非國防軍的一部分,還反映了該國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在這段歷程中,南非軍隊經歷了許多重要事件,並在多次衝突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冷戰期間的各種都市衝突,南非軍隊的組建也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挑戰與轉型。
南非軍隊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南非聯盟成立的初期。當時,該國的四個省(開普省、納塔爾省、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各自擁有獨立的軍隊。作為首任國防部長的雅恩·斯摩茨將軍於1910年擔任此職位,他認識到需要一支統一的軍事力量。因此,根據《國防法》第13號法案,於1912年正式成立了聯邦國防軍(UDF)。
「南非的軍隊組建不僅是軍事需要,更是政治權力的象徵。」
這部法律的頒布實際上首次要求所有白人男性在17到60歲之間接受軍事訓練,儘管該法規的執行並不嚴格,大部分士兵仍是志願者。最初,永久部隊由五個南非騎兵團及其各自的炮兵支隊組成,主要任務是進行地方治安維護。
隨著1914年英國對德國宣戰,南非亦被視為英國帝國的一部分。當時的南非總理路易斯·博塔面對著內部的強烈反對,因為許多非洲人特別是維權趨勢的阿非利卡人對參戰感到不滿。最終,他成功鎮壓了包括德班週邊地區的軍事叛亂,並派出大約67,000名南非士兵進攻德屬西南非洲。
「南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英國帝國做出了扎實的貢獻,並為未來的軍事行動奠定了基礎。」
該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在戰後,南非獲得了對該地區的合法治理權。然而,這同樣標誌著南非軍隊逐漸開始扮演更具主權的國際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非軍隊的主要參戰地包括東非、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儘管戰時的兵源短缺,但為南非提供了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大量志願者為南非軍隊服務,這段時間南非軍隊的力量一度增長到33萬人,其中包括白人、黑人與有色人種的志願者。
「即使在白人至上主義的政策之下,許多南非裔人仍選擇為國服務,這對於後期的設想與行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1948年國民黨執政,軍隊的結構與政策開始變得更加普遍,當局開始強化軍事服務的法律以符合新的政治環境。同時,南非政府還將軍隊的規模擴展至80,000名,並逐漸推行「南非國防軍」的替代性名稱至即將在1970年代進行的軍隊再組織。這也標誌著南非軍隊的初步成為多民族的軍隊,儘管在幾十年之前仍以白人營為主。
自1966年至1989年,南非涉及了與SWAPO(南西非人民組織)之間的邊界戰爭,這同時也影響了南非國內外的政治局勢。南非軍隊的分化與改革在這期間達到高潮,確立了許多軍事行動和單位,包括特種部隊的成立,成為日後軍事行動的基礎。
「這場持續的衝突不僅挑戰了軍隊的單位結構,也挑戰了整體國家安全。”
南非軍隊在經歷了過去百年的多次變革與挑戰,不僅在外部衝突中找到了存在的意義,還在國內的社會變革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如今,南非軍隊不僅是一支典型的陸軍力量,也是該國在國際上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對戰爭與和平的重新思考,當代南非軍隊又將如何面對新興的全球威脅與國內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