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自然墓地(natural burial)逐漸成為現代人對死亡選擇的一種理想方式。這種埋葬方式旨在讓身體在土壤中自然而然地分解,並無需使用任何化學防腐劑,確保土壤微生物能夠正常進行分解過程。自然墓地讓人們能夠以更生態友好的方式回歸大自然,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對環境的考量,也反映出人們對生與死的新思考。
選擇自然墓地的原因,不僅在於其環保性,同時也體現著人們對於生命、死亡和大自然之間聯結的重新認識。
雖然在西方社會,自然墓地似乎是一種較新的概念,但不同文化間早已存在這樣的埋葬慣例。許多穆斯林因宗教義務而自然埋葬,另外在一些非洲國家,人們出於經濟考量選擇自然墓地。文化的演變與歷史的脈絡,使得自然墓地成為一種人類共享的傳統。
根據綠色埋葬委員會(Green Burial Council)的定義,自然墓地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混合墓地、自然墓地以及保護墓地。所有類型的自然埋葬必須符合烤肉的標準,例如禁止防腐、限制使用毒性或不可生物降解化學品等。
混合墓地是傳統墓地的延伸,提供自然埋葬的選擇,而保護墓地則更多地著眼於生態保護和土地的持續利用。
在自然墓地中,人們對於逝者的紀念方式變得多樣化。有的家庭選擇記錄GPS坐標,有的則是利用平坦木牌或資源性岩石作為紀念。
許多家庭還會在墓地周圍植樹,以此創造一個生生不息的紀念。
選擇自然墓地不僅是對個人生命的反思,也對環境造成了正面影響。透過自然埋葬,可以防止傳統方法對環境的破壞,並在某些情況下,透過埋葬費用來恢復自然棲息地,保護瀕危物種。
在許多宗教中,自然埋葬都有其獨特的儀式和規範。例如,猶太教就禁止防腐,要求屍體用布包裹,埋在全木製的棺木中;而伊斯蘭教則強調簡樸的包裹方式,強調對逝者的尊重和自然回歸。
全球各地的自然墓地範疇和做法有所不同。英國自1994年起已建立近300個專門的自然墓地,而在加拿大,各省針對自然埋葬的規範各不相同。新西蘭的自然墓地運動也在逐步興起,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自然埋葬需求。
隨著人們對生態的重視逐漸加深,自然墓地無疑會成為一種更受歡迎的選擇。這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善終,亦是整體社會對自然環境及生態和諧共處的長期承諾。是否在未來,選擇自然墓地會成為一種主流的生死觀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