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數位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對數據的需求從未如此強烈。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 BA)涉及對過去業務表現的深入探討,利用各種技術和實踐,從中獲取洞察力以驅動業務規劃。它不僅僅是回顧數據,而是透過數據分析來預測未來的趨勢和結果。
商業智能主要集中在使用一致的指標來衡量過去的業務表現,而商業分析則重點在於利用數據進行預測和建議。
商業分析側重於開發對業務表現的新見解,並基於數據和統計方法進行深入分析。與此相比,商業智能則類似於一種報告工具,回答類似「發生了什麼?」和「有多少?」等問題,而商業分析則善於處理更為複雜的問題,如「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進而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在醫療行業中,商業分析被利用於管理臨床信息系統,這不僅能轉化醫療數據,還能生成涵蓋患者最新指標和歷史趨勢的報告系統。企業可以依賴數位報告和統計,進行業務評估與改善。
決策分析可以支援人類的決策,描述性分析則透過歷史數據提供見解,預測性分析用以預測未來走向,而規範性分析則建議最佳決策。
商業分析的范疇廣泛,包括行為分析、客戶旅程分析、競爭者分析、金融服務分析、供應鏈分析等。這些分析範疇能夠幫助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所中,迅速適應與發展。
供應鏈分析的日益重要彰顯了企業策略與供應鏈執行之間的協調必要性。
商業分析的根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當時亨利·福特通過測量每一個組件在其組裝線上的時間,開啟了數據分析的先河。隨著1960年代計算機的引入,商業決策支持系統開始引起注意,而此後,隨著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與數據倉庫的發展,商業分析逐步成為現代企業的重要工具。
然而,商業分析並非沒有挑戰。高質量數據的缺乏,數據整合及實時存取速度的問題,都是企業在進行數據分析時需要面對的障礙。此外,從僅回顧歷史數據到目前能夠影響客戶互動的分析方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和迅速的數據反應能力。
根據資訊技術與管理學教授托馬斯·達文波特的觀點,企業若能夠利用數據分析優化其獨特的商業能力,將能夠更好地在市場中競爭。他指出,擁有強烈支持基於事實的決策和分析的高層管理者,是企業能夠在數據分析上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企業應該廣泛運用不僅是描述性統計,還包括預測模型和複雜的最佳化技術。
隨著數據在商業決策中的日益重要,企業不應忽視商業分析的潛力。透過運用正確的分析技術,不僅能提升業務運作效率,還能為未來的戰略規劃提供深層洞察。在日新月異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數據分析以保持競爭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