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防軍(ADF)是一個負責防衛澳大利亞及其國家利益的軍事組織。它由三個分支組成:澳大利亞皇家海軍(RAN)、澳大利亞陸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AAF)。截至2023年6月30日,ADF的全職軍人及預備役人員總數超過89,000人,並由國防部及其他民間機構提供支持。
在20世紀初,澳大利亞政府將武裝部隊建立為獨立的組織,並設立各自獨立的指揮鏈。
1976年,政府做出了一次戰略性改變,成立了澳大利亞國防軍,將這些服務組織置於一個單一的指揮部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分支之間的整合程度不斷提高,三軍合一的指揮總部、物流和訓練機構逐漸取代了許多單一服務的設施。
ADF在全球範圍內參與了戰鬥、維和和災難救援任務。雖然其技術先進,但相對於其廣袤的國土,軍力規模較小。截至2023/24年度,ADF的國防開支為GDP的2.04%。這筆支出使得澳大利亞的軍事能力在全球標準中依然維持在一個相對優越的水平。
根據澳大利亞憲法第51條,聯邦政府擁有制定與防衛及軍隊相關法律的權力。
根據憲法的第114條,澳大利亞的各州不得在未獲得聯邦許可的情況下建立武裝部隊。而第119條賦予聯邦對於防衛國土免受入侵的責任。
在實際操作中,總督的角色往往是禮儀性質,實際指揮由為國防部長所掌握。根據《國防法》第8條,國防部長對ADF擁有「一般控制和管理權限」。這也延伸到政府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將軍隊用於國內部隊的部署。
在1870年時,澳大利亞各州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1901年各州聯邦化後,這些軍事力量於1901年3月1日合併成立了澳大利亞陸軍和聯邦海軍力量。1911年,政府成立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將聯邦海軍力量納入。陸軍則在1912年建立了澳大利亞飛行隊,並於1921年分離成立了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軍部隊經常在單一指揮下執行任務,這讓澳大利亞軍隊意識到聯合作戰的重要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的動盪使得澳大利亞的國防政策不斷演變。19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軍事策略變得更加強調自給自足,專注於保護本土,而非僅僅依賴盟友。
當前,澳大利亞面臨的安全環境變得日益複雜。中國的崛起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府因此決定擴大ADF的規模,提高其參與高強度作戰的能力。2020年,《國防戰略更新》指出,澳大利亞已不再有十年的戰略警告時間來應對重大戰爭的威脅。
政府承諾確保澳大利亞維持一支地區性優越的ADF,並提升其戰鬥能力及科學技術。
在這一背景下,ADF正在逐步採用新技術和能力,以回應世界安全形勢的急劇變化。自2014年以來,ADF參加了多次國際行動,包括打擊恐怖主義和應對地區危機。
澳大利亞政府還對環境變化帶來的安全問題表示關注,強調需要在國防上進行全國協作,這顯示了未來國防策略的需求不僅依賴於軍隊本身,還涉及廣泛的社會參與和國際合作。
隨著國防需求的持續變化,ADF的結構和能力將不斷適應新挑戰。對於澳大利亞國防的未來,我們能否見證軍事與科技完美結合下,形成更為強大的威懾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