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生活運動的興起:為什麼它會改變殘障人士的命運?

獨立生活運動(IL)作為支持者所推崇的理念,是一種看待社會與殘障的方式,也是全球殘障人士爭取平等機會、自我決定及自我尊重的運動。在老年護理的背景下,獨立生活被視為護理連續體的一個步驟,而輔助生活則是下一步。許多國家的獨立生活運動的倡導者指出,對殘障的預設觀念以及主導的醫療視角,促使人們對殘障人士產生消極態度,使他們被視為病弱、缺陷及偏差的對象,或被看作是家庭及社會的負擔。這些形象直接影響了殘障者的受教育及就業機會,往往導致他們生活在貧困之中。

「獨立生活不意味著我們想要獨自一人地做所有事情,我們不需要任何人或喜歡孤獨地生活。獨立生活意味著我們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享有和我們的非殘障兄弟姐妹、鄰居和朋友同樣的選擇和控制權。」

美國的歷史

獨立生活運動起源於1960年代的殘障權利運動。該運動依靠一群經歷過殘障挑戰的人所主導,他們旨在替代特教和康復專家的整合、正常化和康復理念,創造出由殘障人士自己發展的新範式。Ed Roberts作為一位四肢癱瘓者,在其生活的不同層面面對歧視,尤其是在教育上的挑戰。他在學校受阻,無法完成體育課的要求,最終未能畢業。Roberts之後訴訟加州的伯克利大學以求正義,雖然勝訴,他卻被安置在學校的護理中心,而非宿舍。隨著其他殘障人士的加入,這導致了「Rolling Quads」運動的成立,最終形成了美國第一個獨立生活中心,伯克利獨立生活中心。

加拿大的歷史

加拿大的獨立生活運動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的工業革命。隨著農業勞動力逐漸被技術取代,許多家庭不得不遷往城市從事工業工作,這造成了原本由家庭和社區照顧的殘障人士遭到忽視。隨著創建醫療機構,這種監護的體系卻是有其缺陷,更加隔離和醫療化了殘障人士的身分。20世紀末,獨立生活運動興起,意在尋求殘障人士在健康和社會照護的選擇和控制權。結合新自由主義的思潮,該運動促進了社區護理的興起,期望能實現對殘障人士的選擇權與包容。

德國的具體情況

德國有類似於人權事務中的「殘障審判」,而該審判旨在揭露對殘障人士權利的侵犯。這些活動彰顯了殘障權益保障的重要性,也是一種社會運動。

獨立生活中心

1972年,由Ed Roberts和殘障活動家所創立的第一个獨立生活中心在加州的伯克利成立。這些中心的成立旨在提供同伴支持和榜樣引導,並由殘障人士主導和管理。依據獨立生活的理念,同伴的範例能在分析個人情況、承擔責任和發展應對策略方面,具有比非殘障專業人士更大的影響力。獨立生活運動強調,大家,包括有各種康復需求的殘障人士,都能學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這些中心提供一系列的基本服務,雖然具體的項目、資金來源及人員組成可能有所不同。根據社區的公共服務情況,中心可能會協助提供住房轉介、個人協助轉介或法律援助。這些獨立生活中心不僅支持殘障人士的日常生活,還向地方及區域政府施壓,促進無障礙政策的實施,提升社會對殘障議題的關注。

隨著獨立生活運動的持續發展,許多問題仍待解決,例如預算緊縮對社區照護體系的影響、以及如何確保殘障人士在社會中的真正包容與參與。未來的生活模式將如何影響殘障人士的選擇權與生活質量呢?

Trending Knowledge

老年人獨立生活的真相:這是他們最理想的選擇嗎?
隨著全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獨立生活成為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尤其是在老年人護理領域。然而,究竟這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理想的選擇,還是只是另一種包裝的選擇呢?獨立生活(Independent Living, IL)並不僅僅是個體能否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還涉及到社會、經濟以及文化背景對老年人的影響。 <blockquote> 獨立生活的理念並不是要老年人完全依靠自己,
為什麼伊德·羅伯茨被譽為獨立生活運動的先驅?他的故事有多感人?
獨立生活運動(Independent Living Movement)是一個全球性的運動,致力於為殘疾人士爭取平等的機會、自我決定及自我尊重。其倡導者認為,這場運動並非僅僅為了幫助殘疾人士生存,而是要改變社會對於殘疾的看法,打破對殘疾人士的偏見以及醫學模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伊德·羅伯茨(Ed Roberts),作為這場運動的重要人物,被廣泛認為是獨立生活運動的先驅,他的故事不僅感人至深,更是一段勵
從醫療模型到社會模型:殘障觀念的革命是如何發生的?
獨立生活(Independent Living, IL)是一種哲學觀、一種社會和殘障的觀點,並且是全球殘障人士為平等機會、自我決定和自我尊重而努力的運動。在老年護理的背景下,獨立生活被視為護理連續性中的一步,隨後是協助性居住。在大多數國家,獨立生活運動的支持者聲稱,先入為主的觀念和主要的醫療視角使人們對殘障人士產生負面態度,將他們描繪成病患、缺陷、偏離常規的人,成為專業介入的對象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