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碳以多種形式存在,這些形式包括我們熟悉的石墨和鑽石。然而,對於無定形碳這一概念,許多人可能並不熟悉。無定形碳實際上並非一種特定的物質,而是一類具有共同特徵的碳材料,其主要特點是不具晶體結構。
無定形碳簡單來說就是自由且反應性強的碳,它沒有晶體結構。
在礦物學中,無定形碳的名稱主要用於描述煤、碳化物衍生碳及其他不純的碳形式,這些形式均不屬於石墨或鑽石。這些材料在結晶學上,其實並不完全無定形,而是以石墨或鑽石的多晶材料排列於無定形碳基質中。
隨著20世紀下半葉現代薄膜沉積和生長技術的發展,比如化學氣相沉積、濺射沉積和陰極弧沉積技術,如今可以製造出真正的無定形碳材料。真正的無定形碳含有局部的π電子,其鍵結長度和距離與碳的其他同素異形體不一致。
它還含有高濃度的懸空鍵,這使得在使用衍射進行測量時,原子間距的偏差超過了5%。
無定形碳薄膜的性質取決於沉積過程中的參數,而其主要特徵在於sp2和sp3雜化鍵的比率。石墨由純粹的sp2雜化鍵組成,而鑽石則由純粹的sp3雜化鍵組成。高含量的sp3雜化鏈接的材料被稱為四面體無定形碳,這是因為sp3雜化鍵形成了四面體結構。
高sp3雜化鍵的無定形碳具有與鑽石相似的許多物理性質。
Q-碳,即快速冷卻的碳,是一種被宣稱為無定形碳的材料,據說它具有鐵磁性、電導性、硬度超越鑽石,還能展現出高溫超導性。這種材料於2015年由北卡羅來納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並發表了多篇關於其合成和特性的研究論文。
然而,迄今沒有獨立的實驗確認該物質及其屬性。
雖然Q-碳的研究仍在持續,但其所宣稱的特性仍待進一步驗證。許多研究者正在開展關於無定形碳材料特性的研究,意圖擴展其應用範圍。
無定形碳的探索正進一步擴大我們對碳的認識,這不僅是材料科學上的創新,也可能為未來的技術提供全新的方向。然而,這些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是否能真正釋放其潛力,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