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己的體重及體脂肪,這時,生物電阻抗分析(BIA)成為了一種可行的選擇。BIA透過低強度的電流流過身體,並根據產生的電壓來計算電阻,以估算體脂肪和肌肉量。在人體中,大部分水分儲存在肌肉組織中,這讓BIA便能夠藉由測量電阻來預測體內的水分及無脂肪體重。
BIA是一種便攜且易於操作的設備,因此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迅速在市場上取得廣泛應用。
然而,雖然這項技術在過去數十年中受到廣泛使用,但對其準確性的質疑依然存在。早期的研究表明,BIA在體組成測量方面變異性較大,難以提供高準確度的結果。近年來,由於技術的進步,BIA的可靠性有所提升,但它仍然無法完全取代更為嚴謹的四 compartment model(4C)或其他放射影像技術,如DXA和MRI。
現如今,市面上的多種設備已能夠利用BIA進行人體組成分析,並提供消費者一個相對簡便的選擇。然而,這些消費者級別的設備一般都會低估體脂肪,平均差異可達5公斤。相對之下,臨床使用的儀器則被認為在準確性上更具優勢。
研究顯示,脫水狀態會顯著影響BIA的數據,導致過高的體脂肪估算。
在進行BIA測量前的飲食和運動狀況,同樣會干擾測量結果。當一個人在進食後不久進行BIA時,測得的體脂肪百分比可能比實際值低,變化幅度最高可達4.2%。而在進行中度運動後,體內的電阻會下降,這也會導致無脂肪體重的誇大估算。相對地,運動後幾小時進行測量通常會更為準確,因此專家建議在運動後等待片刻再進行BIA。
針對個人而言,BIA可用於團體的初步分析,但若希望追踪個體的體組成變化,則需要注意使用設備的種類及測量方法的嚴謹性。事實上,BIA的測量配置多種多樣,兩電極的配置在準確性上往往比不上四電極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多電極系統的發展讓身體各個部位的阻抗得以同時測量,精度相對提高。
多頻率的測試在某些設備中被證實可以與DXA測量提供更高的相關性。
儘管如此,準確性依然是一個問題。根據數據,BIA的測量結果在與DXA、MRI等參考技術進行對比時,標準差大約在10%上下,顯示BIA仍存在偏差。因此,將BIA結果視作參考而非絕對準確值尤為重要。
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曾經描述人體組織的電氣性質。隨著時間推進,1960年代的研究首次利用電阻抗評估整體水分含量,而後的實驗逐步完善了BIA技術,使之成為今天更為廣泛使用的工具。今年來,BIA的使用也逐漸進入了智慧手錶等穿戴設備,提供了更方便的健康追踪方案。
從便攜性、檢測精度到使用便利性,BIA的發展改變了我們對身體組成的理解。
隨著BIA技術的發展,未來的健康追踪可能變得更加普及。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將在掌握個體健康方面獲得更高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