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攻擊(心肌梗塞,MI)是一種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當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的血流減少或停止時,導致心肌缺氧並最終導致心肌細胞死亡。這種情況常見的症狀是胸部的壓迫感或疼痛,通常會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顎。有些人甚至將這種疼痛描述為心灼熱,這使得此類心臟事件變得更加危險。
根據研究,30% 的人呈現不同尋常的症狀,這使得及早發現心臟攻擊變得更加困難。
在75歲以上的人群中,約有5%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發生心肌梗塞。心臟攻擊可能引起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心臟驟停。大多數的心臟攻擊是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其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高血膽固醇、不良飲食和過量飲酒。
心肌梗塞的主要機制通常是由於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導致冠狀動脈完全阻塞。
診斷心肌梗塞的工具包括心電圖(ECG)、血液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心電圖能夠幫助確定是否存在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常用的血液檢查包括檢測心臟肌釋放的蛋白質,如肌鈣蛋白等。
心臟攻擊的典型症狀是胸痛,而這種胸痛可能並不會隨著身體位置的改變而有所緩解。除了胸痛,許多人還會經歷出汗、噁心、暈眩和冷汗等症狀。有些女性則可能會報告其他不典型的症狀,如頸部疼痛、疲倦或胸悶,這使得診斷變得更加複雜。
“在心臟攻擊的情況下,出現症狀的多樣性,特別是在女性群體中,常常導致對疾病的誤解。”
年齡、吸煙、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等都是導致心臟攻擊的重要風險因素。除了這些已知的因素,久坐不動和過度的體重亦會增加風險。心臟病的發生往往在清晨高峰,尤其是從早上六點到中午之間。
心理壓力亦被認為是心臟攻擊的潛在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於正在接受長期壓力的人。飲食習慣方面,過高的飽和脂肪攝取量和反式脂肪也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由此可見,心臟健康的維護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包括生活習慣、飲食以至心理健康。
心肌梗塞的治療需要及時,阿司匹林是一種對可疑心臟攻擊的即時處理方案。此外,氮酸或鴉片類藥物可用於緩解胸痛,但這些不一定能改善總體預後。
“對於STEMI患者,儘早恢復心臟血流的治療至關重要,這可能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溶栓療法。”
隨著全球心臟疾病的發病率上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認識心臟攻擊的隱秘面。您是否了解自己的風險水平,並準備好採取行動來保護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