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計和心理測量領域,可靠性是指一項測量的整體一致性。當一項測量能在相同條件下產生相似的結果時,該測量便被認為具備高可靠性。這意味著,即使在不同的測試場合中,同一組測試者的測試結果應該保持穩定。許多因素會影響測量的可靠性,因此了解這些因素對於確保測量的一致性和準確性至關重要。
高可靠性測量的特徵是精確、可重複且在不同測試情況下保持一致。
可靠性估計可分為幾個一般類別。首先是價量者間可靠性,這評估兩位或多位測評者在評估過程中達成一致的程度。再者,重測可靠性評估從一次測驗到下一次測驗的分數一致性。內部一致性可靠性則評估測驗中各項目的結果是否一致。
測試不一定完全一致。測量的可靠性受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可靠性並不意味著效度。這意指,即使一項測量具有高可靠性,卻不代表它在測量我們所期望的特徵上具備效度。例如,一組刻度儀器可能在多次測量中總是顯示相同的數字,但若該數字並非被測物件的真實重量,則該量測儀器雖然具備高可靠性,但並不具備效度。
測量的誤差主要可分為随机誤差和系統誤差。随机誤差是由其他非測量目標的變數造成的,而系統誤差則指測量工具持續提供偏差的結果。以衡量某物體的重量為例,如果一種秤每次都顯示比實際重500克,那麼該秤的可靠性雖高,但並不有效。
在實務上,三種主要的可靠性評估方法可用於測量誤差的程度。首先是測試重測方法,這通過對同一組受試者進行兩次測試以評估分數的一致性。其次是平行表格法,該方法涉及到利用不同但等效的測試,以排除測量誤差的可能。最後是內部一致性,使用如 Cronbach's alpha 這樣的計算方法來確保測試中各項目的結果一致性。
可用的測量方法越多,測量的可靠性就越能得到保證。
提高測量可靠性的方法,包括對測量工具或測試的表達進行清晰化、增加測量的長度,或進行心理測量學分析。有效的項目分析可以確保測試項目能夠準確、有效地評估所需的技能與特質。這會涉及計算每個項目的難度及其識別度等指標。
在追求高可靠性的測量時,我們必須謹慎考慮影響測量結果的一切因素。究竟,什麼樣的測量方法才能保證測量的可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