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化學元素,其符號為Mo,原子序數42,是一種具備不凡特性的金屬。古希臘文中的“Μόλυβδος”表示鉛,而鉬的礦石常常與鉛礦混淆,因此得名。雖然歷史上對於鉬礦石有一定的認識,但直到1778年,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謝爾所發現鉬,這一新元素才被明確區分出來。此後,1781年彼得·雅各·赫爾姆首次將鉬金屬分離出來。
鉬這個金屬存在於自然界中並不以自由狀態出現,而是以氧化狀態存在於其礦石中,其金屬狀態外觀為銀灰色。
說到鉬的特性,其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熔點。鉬具有2623°C的熔點,這使它成為自然界中熔點第六高的元素,僅次於鉭、鋨、銳、鎢和碳。鉬金屬的熔點之所以如此之高,與其原子結構、鍵結方式及金屬間的互動有密切關聯。
鉬是過渡金屬,其在錘度上屬於中等硬度,硬度約為5.5(摩氏硬度)。它的原子量為95.95 g/mol。在室溫下,鉬不會明顯與氧或水反應,但在較高溫度下,則會發生氧化反應。當加熱至300°C時,鉬開始發生弱氧化,而在600°C以上發生更劇烈的氧化反應,產生鉬三氧化物。
正因鉬高的熔點及極強的熱穩定性,使得它成為鋼鐵合金中的重要成分,特別是在高強度和耐高溫的合金中。
鉬不僅僅是一種金屬,其在生物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鉬是某些酶的必要成分,這些酶參與大氣中分子氮的化學鍵斷裂,是生物固氮過程中最常見的催化劑之一。此外,鉬對於所有高等真核生物,包括人類,都是一個必需元素。
用於合金中的鉬量約占全球鉬生產的86%。其金屬的耐高溫、耐腐蝕特性使其成為軍事裝備、航空器零件及工業馬達等領域的理想材料。尤其是在高強度鋼合金中,鉬的需求量可觀,這些合金常用於製造具有極端耐熱和耐磨性的產品。
例如,在軍工製造中,鉬可以用作火箭噴嘴的材料,因其可承受極高的熱和壓力。
鉬是地殼中第54豐富的元素,平均含量約為每百萬分之一。在全球,鉬主要從鉬礦(MoS2)中提取,最大的產地包括中國、美國和智利。根據數據,2011年全球的鉬產量為250,000噸,其中中國生產量約94,000噸。
隨著鈦和鎢等金屬材料的需求增長,鉬的市場潛力也在不斷增加,尤其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高技術領域的應用日漸受到重視。未來的技術進步或將進一步拓展鉬的應用領域。
然而,面對如此高熔點的金屬,鉬能在未來的材料科學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