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與健康的議題,在當今社會中驚人地顯得重要。根據聯合國的估算,每年全球因職業危害因素而喪命的人數達到近二百萬,這相當於每十五秒就有一人失去生命。這一數字不僅震驚了專家,也引發了全社會對工作環境安全的高度重視。
全球每年有超過278萬人死於與工作相關的事故或疾病,這意味著每年還有374萬起非致命性工作相關傷害。
當然,這不是一個僅僅和工人有關的問題,整個社會都必須面對這一挑戰,因為職業環境的危險不僅影響到員工,同時也波及到他們的家庭與整個社區。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對於提升生產力、減少醫療費用及改善員工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共同定義,職業健康的目標是促進和維護所有職業工作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福祉。在這一框架下,工作環境的健康狀況及其對員工的影響成為核心議題。
職業健康不僅關注健康問題,還強調防止因工作條件導致的健康問題以及保障員工免受有害因素的影響。
職業安全與健康的研究及規範雖然起源不長,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初期。當時,隨著勞工運動的興起,工人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開始被提上日程。早在1713年,醫生伯納丁·拉瑪茲在他的著作中首次開展了對工人職業疾病的研究。
隨後,不同國家相繼出台了有關職業健康與安全的法律法規,如1833年的工廠法案,標誌著對工作環境的正式干預。
在當今的工作場合,各種危害隨時可能影響到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包括化學品、生物因子、物理因素、不良的人體工學條件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長時間工作是導致疾病的主要職業風險因素。
過度工作被認為是全球領先的職業健康風險因素,導致2016年估計745,000例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事件相關的死亡。
職業安全與健康的風險因不同的行業而異。舉例來說,建築業的工人可能面臨更高的摔倒風險,而農業工作者則容易遭遇與複雜機械操作相關的事故。在這方面,政府和企業都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必須為工人提供合適的保護措施。
例如,在農業行業,作業人員需要受訓以安全駕駛農用機械,並掌握使用防護設備的知識。這不僅有助於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同時也能提高生產效率。
適當的安全設備和培訓可以顯著降低事故的發生率,這是每一個行業都應該重視的議題。
從歷史的演變到當前的全球危機,職業安全與健康不僅關乎數據與法律,背後真正牽涉到的關於人類生活的尊嚴與未來。面對如此高昂的職業病與工傷代價,我們該如何共同努力來改變這一現狀,確保每一位工人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