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共用資源(Common-Pool Resource, CPR)是指自然或人造的資源體系,這些資源的特性使得潛在的受益者無法完全被排除在外。這類資源包括漁場、森林、潛水場等,而過度開採如何導致資源枯竭,這正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
共用資源的特性在於其具有可減少性(subtractable),即使用某一資源的人會減少該資源的總供應量。例如,漁民追求捕撈的數量,若不加以管理,漁業資源很快便會枯竭。
「漁民往往有動機捕撈越多越好,否則他們的利益便會被其他人搶走。」
常見的共用資源有許多,例如森林、灌溉系統、漁場和地下水盆地。以加州為例,該州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困境,當地的灌溉用水需求亟需管理。2012到2016年的乾旱期間,擁有古老水權的農民自由使用水源,反而造成城市居民的用水大幅度減少。
「在共同的供水系統中,某些社區和企業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往往會將資源過度開採,導致供應不穩定。」
共用資源的管理非常依賴於資源的特性和使用者的行為。有效的管理策略需要考慮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並強調社區的參與和自我管理。美國的缅因州在龍蝦捕撈上實施了有效的共用資源管理,創建了一套社區共識的捕撈權分配系統,使得資源得以持續利用。
「有效的共用資源管理,必須在栖息地和資源使用的系統中建立一個良性循環。」
儘管許多共用資源系統具有自我調節的潛力,但在許多情況下,無法規範的過度使用會導致資源的枯竭。為了避免「公地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社區必須制定規則以控制資源的利用。正如著名學者艾琳·奧斯特羅姆所說,地方社區對共用資源的管理行為能挑戰傳統的「私有化或國有化」論調。
「成功的管理需要明確的邊界、有效的監管與社區參與。」
資源的擁有權可能屬於國家、地方政府或社區。當資源不屬於任何個體時,它們便成為了開放性資源,這意味著使用者之間的競爭會相當激烈。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支持和監督的角色,而社區內的自主性管理則顯得尤為關鍵。
在新約克灣地區,漁民合作社通過制定捕撈配額和限制進入市場來維護漁業資源。而在緬因州的龍蝦捕撈地區,市民的共同意識和社區的規範也對資源的保護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實例展示了共用資源的管理可行性及其重要性。
「當每個人都認同共同的目標,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總體而言,共用資源的管理面臨許多挑戰,但有效的社區治理及管理策略可以為其提供解決方案。隨著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加深,每一個人都需要思考自己在使用共用資源時應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如何才能確保資源的可持續性,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