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化學的世界中,參考電極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種電極擁有穩定而明確的電位,成為測量和比較其他電極電位的基準。參考電極的穩定性是可靠電化學測量的根本,而這背後隱藏的有趣原理值得深入探討。
參考電極的應用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作為半電池來組建電化學電池。透過這種方式,研究人員可以準確測量到另一半電池的電位。儘管如此,目前尚未發展出可以絕對測量電極電位的有效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化學的精確度。
常見的參考電極及其電位,例如標準氫電極的電位為0.000 V。
在水相環境中,標準氫電極(SHE)、可逆氫電極(RHE)、飽和氯化汞電極(SCE)及銅-銅(II)硫酸鹽電極(CSE)等是最為常用的參考電極。這些電極的電位相對於標準氫電極具有明確的參考值。例如,飽和氯化汞電極的電位為+0.241 V,而銅-銅(II)硫酸鹽電極的電位為+0.314 V。
在非水系統中使用傳統的水溶液參考電極存在挑戰。雖然這些電極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使用卻往往得到不穩定的結果,因為它們容易受到溶劑的影響並產生不穩定的電位變化。例如,飽和氯化銀電極在非水溶液中的可靠性受到質疑。
使用非水環境中的準參考電極(QRE)能夠避免上訴的問題,其設計允許每次試驗都能製作出新的參考。
自1960年代以來,鐵氟醇(ferrocene)逐漸被接受為非水電化學工作的標準參考電極。1984年,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正式推薦鐵氟醇作為標準氧化還原對。
假參考電極這一術語的定義並不明確,因為它和準參考電極之間的界限常常模糊。這些電極的電位並不恆定,而是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儘管這樣的電極在提供穩定性方面的功效有限,但在已知條件下,其潛能依然可以被計算出來,從而在某些情況下仍可作為參考。
參考電極的穩定性對於各類電化學實驗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高溫及腐蝕等多變的環境下。穩定的參考電極不僅確保了結果的可靠性,更促進了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的進步。
參考電極的選擇及其穩定性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日益複雜而多樣化的電化學系統中。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與發展,未來可能會出現更為先進的參考電極,這將如何改變我們對電化學的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