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線電技術的演變中,天線的設計和功能不斷改進。超轉盤天線(Turnstile Antenna)是一種特殊的設計,結合了兩根互相垂直的雙極天線,並且在相位上相差90度。這樣的結構使其在廣播信號傳輸中,展現了獨特的性能,能有效提升信號的質量和穩定性。
超轉盤天線,也稱為交叉雙極天線,通常以水平方向安裝,外觀類似於轉盤。這種天線具有兩種工作模式:正常模式和軸向模式。在正常模式下,天線輻射出與其軸線垂直的水平極化電波;而在軸向模式下,則能輻射出環形極化的電波。
「超轉盤天線能在多種應用中提供穩定且高效的信號傳遞,成為廣播工程和衛星通訊中的重要工具。」
超轉盤天線由喬治·布朗(George Brown)於1935年發明,並在1936年得到了專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天線越來越受到廣播行業的歡迎,其設計的靈活性和實用性使其在衛星通訊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了廣泛的應用。
在正常模式下,超轉盤天線輻射出的無線電波為水平方極化,因而可以有效地在與其軸線垂直的方向上傳輸信號。這種模式的輻射圖案接近於全向性,並略微呈現出四瓣形狀,顯示出其在信號方向上的特性。
「疊加多個正常模式的超轉盤天線,能進一步增強目標方向的信號增益,這在廣播中尤為重要。」
當天線的軸線方向是其輻射方向時,會進入軸向模式,即輻射出圓形極化波。這種模式適合於衛星和導彈通信,因為圓形極化使得天線的相對方位不再影響信號的接收效果。天線的兩端會輻射出左右旋的圓形極化波,並且在設計中可通過添加金屬反射器來增強輻射強度。
為了確保超轉盤天線的正常工作,兩根雙極天線必須以相位差90度的電流供電。這種相位差通常是透過分配電纜或添加串聯的反應設備來實現。最常見的供電方法是使用雙工器來分隔信號並延遲一部分信號,以達到所需的相位差。
超轉盤天線在電台廣播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在1930年代,布朗的原始專利描述了堆疊多個天線以增強信號的設計。而當前大多數的FM廣播天線則傾向於使用圓形極化,這樣可以保證接收信號的強度無論在何種方向上都具有穩定性。
飛行器的通信也經常依賴超轉盤天線。由於圓形極化不會受到天線相對位置的影響,使得衛星和飛彈通信保持穩定的信號質量。許多地面站使用高增益的八木天線,這為成功的天線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超轉盤天線的設計和技術革新,不僅提升了廣播和通信的效率,也使得無線電信號的接受更加靈活和可靠。隨著新興通信技術的進步,這種天線無疑將在未來技術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面對無處不在的無線通訊技術,超轉盤天線將如何在未來的廣播及通訊中持續發揮其獨特的魅力與重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