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結構不僅是血液循環的核心,還包含了一個叫做心臟骨架的獨特結構。心臟骨架,也稱為心臟的纖維骨架,是一種高密度的連接組織,負責固定心臟的瓣膜和影響其運作的力量。雖然心臟骨架並不是真正的骨頭,但它為心臟提供了支持和結構性,並且對心臟的電傳導過程起著關鍵作用。
心臟的骨架將心臟的上下腔室分開,有效地阻止了電流在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直接傳導。
心臟的骨架主要由四個致密的結締組織環組成,這些環圍繞著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腔室,以及肺動脈和主動脈的起始部。這種結構不僅提供了支撐,還有效地將心房與心室的電活動隔離開來,這也是為什麼心房顫動幾乎不會惡化為心室顫動的原因之一。
心臟的右側和左側纖維環(annuli fibrosi cordis)圍繞著心房和動脈的開口。右側的纖維環被稱為右心房纖維環,而左側則是左心房纖維環。這些纖維環的存在使心臟內的電活動可以得到精細的調控。
電流的傳遞僅通過一條名為房室結的管道,使得心臟的上下腔室能夠協同運作,確保有效的血液循環。
某些動物的心臟中可能會發現類似於骨頭結構的成分,稱為 os cordis(心臟骨),這在某些大型動物如牛和鹿的心臟中較為常見。這種結構的形成與動物的年齡和骨骼的鈣化過程有關,它可能起到機械支撐的功能。與此相比,人類心臟中並沒有這種骨頭組織,這促使了心臟在動作上的靈活性。
心臟骨架對於心臟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它擔負著將來自竇房結(sinoatrial node)的電信號引導至心室的任務,以確保心臟作為泵的作用。心臟的運作涉及電勢變化,這些變化必須在心臟的不同腔室間有序進行,以確保血液流向身體、肺部和大腦。
心臟骨架劃定了一個電氣隔離的邊界,確保了電信號的單向流動,避免了不必要的回流,從而保持效率。
心臟骨架的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到幾世紀前,最早是由醫學界的一些先驅所描述和放大。近期的研究則進一步揭示了心臟骨架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聯,為心臟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角度。
心臟的骨架結構以及其在電活動中的作用展示了這個器官的複雜性和精密的設計。隨著我們對心臟認識的深化,這也引發了更多的問題:其他動物心臟的結構差異是否會影響其功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