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困難情緒的時候,很多人會採取逃避或壓抑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感受。然而,新興的治療方法——接受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則主張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接受。這種心理療法不鼓勵人們消除不良感受,而是接受並理解這些感受,為生活中的困難情感提供支持。
接受與承諾療法的核心在於心理靈活性,這種靈活性讓人面對不快的情感而不選擇逃避或反彈,從而能夠朝著自己有價值的方向行動。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ACT的關鍵在於這種接受的能力,並不是要將難過的感受排除,而是學會與這些感受和平共處。這項療法的先驅史蒂芬·海斯(Steven Hayes)在1982年首次提出ACT,旨在幫助人們理解和面對自身的情緒,從而避免由逃避情感所引起的更深層心理困擾。
ACT不僅是關於接受情感,更重要的是「向有價值的行為靠攏」。這意味著即使面對不愉快的情感,也能選擇一條反映個人價值觀的生活道路。事實上,這些價值觀可以是人與人之間深厚的關係、工作上的成就,或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接受不良情感有助於我們與自身經歷建立更健康的關係。一項研究顯示,心理靈活性不足往往與各種形式的精神病理學相關,例如焦慮和抑鬱。而ACT正是通過幫助人們提高這種靈活性來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如同海斯所言,接受非常關鍵,因為它促使人們能夠更有效地面對自身的困境,而不是讓這些困境控制他們的生活。
有效的接受技巧包括認知去融合(Cognitive Defusion)、當下接觸(Contact with the Present Moment)、以及確定個人價值等。這些技巧共同作用,讓人們能在更開放的狀態中體驗生活,而不是以一種被動的姿態應對情感。
ACT的實踐涉及到一系列的技巧和練習,幫助個人學會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例如,透過正念練習,個人可以更清晰地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感,並學會不將這些感受視為定義自己或其行為的標籤。此外,ACT還鼓勵人們設定具體的行動目標,這些目標應該與個人價值觀密切對應。
許多研究發現,ACT在提高心理健康方面的效果顯著。2020年的一項綜合分析指出,ACT對焦慮、抑鬱和成癮等疾病表現出良好的療效,並且其效果與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相似。
儘管ACT在治療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然面臨批評。例如,有專家指出,ACT的某些研究方法不夠嚴謹,並質疑其獨特性和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ACT的支持者們也表示,他們並不顯示出自己是萬能的解決方案,而是希望與其他療法共存,為患者提供多樣的治療選擇。
「接受與承諾療法不是要取代其他心理治療法,而是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人們更好地處理困難情感,從而讓他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總而言之,ACT作為一種革新的心理療法,鼓勵人們探索和接受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以此為基礎,朝著更有意義的生活邁進。面對困難情緒,你是否已經準備好開始接受和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