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研究細菌的基因傳遞過程中,發現了一種重要的機制,稱為轉導。轉導是一種病毒或病毒載體將外源DNA引入細胞的過程,通常涉及細菌之間的DNA傳遞。這一過程被認為是基因水平轉移的一種形式,並且不需要捐贈細胞與接收細胞之間的物理接觸,這與交配(conjugation)不同。此外,轉導還抗DNase(去氧核糖核酸酶)的破壞,這使其成為研究者的寶貴工具,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學的應用中。
轉導的發現發源於1952年,在威斯康辛大學的諾頓·津德(Norton Zinder)和約書亞·萊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進行的研究中。
轉導過程分為兩種主要的生命週期:裂解循環(lytic cycle)和溶源循環(lysogenic cycle)。在裂解循環中,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利用宿主細菌的生殖、轉錄和翻譯機制來製造新的病毒顆粒,最終使宿主細菌破裂並釋放出新生成的病毒顆粒。而在溶源循環中,噬菌體DNA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中,以前體(prophage)的形式潛伏,並能夠在某些刺激下如UV光的影響下被誘導出來,回到裂解循環。
在噬菌體DNA包裝的過程中,由於其低忠實度,可能會將細菌DNA的小片段隨機包裝到病毒顆粒中。這會導致兩種形式的轉導。
當隨機片段的DNA被包裝進噬菌體中時,發生一般轉導。在裂解階段,當病毒DNA被包裝進噬菌體頭部時,如果利用“頭部包裝”(headful packaging),在包裝過程中可能會將細菌DNA一同包裝。如果生成的噬菌體攜帶了部分細菌的DNA並感染另一細菌,隨後該DNA在接受細菌內可能經歷以下三種結果:
專門轉導是當噬菌體不正確切除時,只有那種靠近前體的細菌基因會被轉移到另一細菌中。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不正確的切除,與前體相鄰的細菌基因被包含在切除的DNA中。然後,這些切除的DNA與病毒DNA一起包裝進新病毒顆粒中,當噬菌體攻擊新細菌時進行轉移。例如在大腸桿菌中,以 λ 噬菌體為例。
在側轉導中,更多且更長的細菌DNA片段被轉移到另一細菌中。到目前為止,這一形式僅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中被描述,但它能夠以比一般和專門轉導更高的頻率轉移更多的基因。此過程的起始點為原始的包裝位點,許多新的病毒顆粒中會加入大量細菌DNA,如果這些轉移的基因提供足夠的DNA以進行同源重組,遺傳物質就會被插入接受細胞的染色體中。
通過病毒載體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進行的轉導通常被視為必須的工具,用於插入或修改基因。過程中,將基因設計在插入的質粒中,質粒的兩端邊緣是病毒序列,由此組分別傳遞到生產細胞中以便形成感染性的病毒顆粒。這一方法目前在基本研究和基因治療的潛在手段中非常受到矚目。
在醫療實踐中,基因治療作為一種手段來修正基因疾病,通過直接修正基因錯誤來達到目的。
細菌轉導無論是一般轉導還是專門轉導,都展示了微生物世界中的一種有效的基因轉移機制。這不僅對基礎研究至關重要,也在醫療和基因治療中看到了一線希望。你是否想深入研究這些微小生物如何透過轉導改變生命的根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