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初,奧地利經濟學家及哲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以其著作《人類行動:經濟學論文》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石。這本書不僅被廣泛視為米塞斯的代表作,也是對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深刻辯護。
米塞斯主張,自由市場經濟不僅優於任何政府計劃體系,還是文明本身的基礎。
在這部作品中,米塞斯引入了“行動”的概念,定義為“有目的的行為”,並將其與反射行為區分開來。他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當人們發現市場現象之間的規律及相互關係時便開始發展。在這過程中,他拒絕了經濟學中的實證主義。同時,米塞斯強調了以“行動科學”(praxeology)為基礎的分析,這是一種針對人類決策過程的研究方法。
在米塞斯眼中,經濟問題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整個人類行動科學的一部分。他指出,經濟學的所有研究都必須依賴於邏輯推理,並且這些推理可以用來推導出適用於所有行動的普遍真理。
米塞斯強調,行動必須伴隨著因果關係,而人類在不確定性中進行決策,是必不可少的行動元素。
在《人類行動》的第一部分中,米塞斯詳細分析了人類行動的多個側面,包括行為的目的和手段。他從個體的主觀需求出發,探討了價值如何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形成。這意味著經濟學必須基於這些主觀價值來進行分析,而不是試圖將所有行為標準化。
米塞斯還講述了時間和不確定性如何影響人類行動,他認為行動的本質是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做出的選擇。在這一背景下,米塞斯批評了多元邏輯主義(polylogism),這種觀念認為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理性存在根本差異。他強調,這種觀念缺乏實證支持,並且會削弱理性思維的重要性。
他指出,理性思維是行為者的主要工具,拒絕理性可能危害整個文明。
在書的後半部分,米塞斯探討了經濟計算的問題,闡明了金錢如何成為指導行動的重要工具。他指出,金錢的產生及其作為交換媒介的角色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所有的價格形成都是基於市場的供需關係,而這些關係又是由消費者的主觀評價所驅動的。
透過對於金錢如何影響經濟計算的深入分析,米塞斯揭示了央行對市場價格的操控所帶來的負面後果。他警告說,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和對金錢體系的操爾只會導致資源的錯誤配置以及經濟的波動。
米塞斯事情認為,唯有市場經濟才能賦予社會所有成員更多的自由和選擇權。
除了經濟學的理論構建,米塞斯還涉及了對人類社會的分析,尤其是社會合作和勞動分工的效益。他展示了社會如何通過合作和分工來提升生產力,並進一步強調了個體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他強調,儘管經濟學在歷史上遭遇了許多批評,但它的基本原則和邏輯推理至今仍然適用於當前的人類行為分析。
總而言之,米塞斯在《人類行動》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框架,使我們能夠深入理解人類行為及其經濟後果。他的成果不僅豐富了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啟發了我們對自由市場的重要性及個人選擇自由的重新思考。這些觀點是否能在當今充滿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繼續發揮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