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的聲音特性因燃油車轉向電動化而發生了根本變化。不少合成引擎聲音技術正在崛起,行車時的噪音不再是傳統引擎的轟鳴,而是新型聲音設計下的變化,這也讓消費者重新思考自己對汽車聲音的認知。
主動聲音設計(ASD)是一種用於改變或增強汽車內外部聲音的聲學技術概念。
主動聲音設計的概念依賴於先進的噪音控制技術,旨在提高駕駛體驗及提高行車安全性。傳統的燃油車發動機發出獨特且具識別性的聲音,這種聲音建立了汽車品牌的聽覺記憶。隨著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技術進步,這些車型普遍缺乏這樣的引擎聲音,取而代之的是高頻的運行噪音,可能讓人感到不悅,甚至對行人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
隨著越來越多的環保法規和燃油經濟性需求,傳統發動機的噪音越來越被視為一種干擾。電動車的安靜運行雖然增強了駕駛的舒適感,但卻也讓許多車主懷念舊式汽車的發動機聲響。這使得求助於ASD來改善駕乘體驗變得愈發重要。
消費者為此對更為悅耳的內部聲音以及能夠作為品牌識別的聲音表現產生需求。
ASD技術通過改變發動機工作時的聲音特性,使用了各種技術,包括主動噪音控制(ANC)和引擎聲音增強(ESE)。這些技術的共同目的是讓駕駛者能夠感覺到汽車的動力和性能,而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體驗。
例如,ANC技術使用車輛的音響硬體來消除不必要的噪音,而ESE技術則根據實時的發動機數據合成出一種更佳的聲音,這些聲音會通過車內的揚聲器系統進行播放,創造出更為動感的駕駛氛圍。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ASD的出現似乎不太引人注意,但在社交媒體上卻流傳著許多將主動聲音設計禁用的教程,尤其是關於BMW車型。這表明,在某些消費者中,合成引擎聲音被看作是一種騙局,導致製造商面臨品牌忠誠度的挑戰。
傳統燃油車提供的聲音反饋在運行過程中表現了品牌的身份,而電動車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缺乏明顯的發動機聲音,讓消費者不知這輛車的動力狀態以及速度,因此製造商需要通過ASD來創造品牌音效,讓電動車的聲音不再單調。
品牌聲音的設計包括一套結構化的聲音標識,能隨著加速和負載的變化而變化。
隨著ASD在多家汽車製造商中被運用,BMW、Kia、Porsche等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設計。例如,BMW的M5通過發動機管理系統增強內部聲音,駕駛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駕駛模式來改變聲音的強度。同時,Kia Stinger也提供多種駕駛模式來應對消費者的喜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需求也促使製造商在不斷探索更具個性化及品牌特色的聲音設計方式,以提升整體的駕駛體驗。
隨著市場的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演進,加上環保趨勢的推進,汽車的聲音設計愈發重要。主動聲音設計同樣影響著駕駛者對汽車的感知與情感連結。在未來的汽車發展中,還有多少新的聲音技術會讓我們重新認識駕駛的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