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日本舉行了國會下議院的提前大選,這次大選的背後,是首相石破茂的迫切決定以及政府內部一系列的醜闻與民眾的不滿。石破茂在9月27日當選自由民主黨(LDP)新主席之後,不到一個月便宣佈解散國會,意在尋求民眾信任。這一決定的急促與意圖,不禁讓人思考:強勢的政治手腕底下,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政治計算呢?
這次選舉的結果對於執政聯盟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LDP首次失去下議院的多數席次,並且面臨其歷史上第二差的選舉結果。
在石破茂的施政下,日本正經歷著一系列政治危機,前首相岸田文雄因支持率持續低迷及醜闻丑行,被迫辭職。國內反對聲浪高漲,加上自由民主黨成員涉及的腐敗醜闻使得政府面臨信任危機,這一切都促成了石破茂的快速行動。
自2021年以來,岸田文雄執政期間遭遇诸多挑戰,包括2022年安倍晉三被刺事件後,與統一教會的關聯所引起的公眾譴責和抗議。他的內閣支持率因而大幅下滑,最終在2023年12月的民調中支持率跌至17%。這一切使得岸田在4月2024年的補選中未能扭轉局面,最終於8月14日宣布不再尋求連任。
“岸田的下台不僅是個人的失敗,也反映了LDP在當前政治環境中的掙扎。”
石破茂在掌握LDP的領導位置後,迅速決定安排提前選舉,這一策略似乎是他希望藉此重振信心的手段。10月30日,石破茂正式宣佈選舉日期,僅在他就職後的八天後便解散下議院,這一舉動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快選舉安排之一。
這一系列的重組使得選舉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多個政黨重新選拔了新任黨領,民主黨和其他反對政黨也加強了自身的候選人名單,希望能趁機獲得更多席次。
“此次選舉不僅是對LDP的考驗,也是對日本政局不可逆轉的變化的一個見證。”
選舉最終結果對執政聯盟造成了重大打擊,LDP及其盟友公明黨的席位大幅下降,後者的表現使得民意反彈越發明顯。反觀主要反對派的宪法民主党顯著起獲,從96席增加至148席,創造了歷史最佳成就。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未來的日本政治格局將會如何演變。”
此次選舉的投票率也反映了公眾對於現狀的不滿,僅為53.84%,再一次低於以往。本次選舉中,受害最大的除了執政聯盟,還有曾是議會強勢的公明黨,失去了在大阪的所有席位,而新興的反對派勢力相繼崛起,無疑重新塑造了政黨競爭的版圖。
在首相石破茂面對混亂與不安的政治環境下,其解散國會的決策無疑是一次冒險的舉動。如今,當選舉結果已經揭曉,政治未來的方向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