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洪災對於雅加達新興社區來說,宛如一場災難的前奏。在這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氣候變遷和城市化的急速擴張交織成為了這場水災背後的原因。究竟這場洪災如何深刻影響當地的治理模式和後續的城市規劃,成為許多研究和討論的重點。
雅加達位於低窪的盆地中,海拔平均僅有7米,面積的40%甚至低於海平面,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座城市在降雨過多時容易出現水災。
自1960年以來,雅加達經歷了多次重大洪災,尤其是1996年、2007年及2013年等年份。這些頻繁的水災事件不僅造成了人員的傷亡和經濟的損失,也逐漸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對此問題的重視。
1960年,雅加達新增的社區格羅戈區發生了嚴重的洪災。儘管這個區域在規劃時進行了防洪設計,但大雨過後,水淹至膝蓋和腰部的高度。此時,剛上任不久的索馬諾省長面臨了他的首次考驗,這場洪災成為了未來治理的關鍵轉折點。
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當年政府的資源和應急反應能力受到了考驗,許多居民被迫撤離和尋找安全的避難所。
隨著城市迅速發展,雅加達的水利基礎設施不足以應對日益增加的降雨量和河流水位。隨著人口不斷增長,舊有的排水系統經常遭到堵塞,甚至無法及時排除暴雨所帶來的積水。從1996年到2020年,雅加達的多次洪災造成了影響深遠的經濟損失。根據估計,每年因水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1兆印尼盾。
不僅是水災,雅加達的地面沉降問題愈發嚴重,據悉每年沈降幅度可達5至10厘米,這在未來將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海平面上升和內陸水災風險。當地居民在用水方面也面臨重重挑戰,管網供水的普及率僅有28%。然而,由於水質問題和高額的接入費用,許多居民只能依賴地下水。
面對這些挑戰,政府在2021年提出了包括牆壁建設和城市防洪計劃的應對策略,旨在減輕洪水的影響,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統。
近年來,政府亦開始實行多種計劃,包括建設東部防洪運河,及與社區緊密配合的災後準備。在這種情況下,依賴於人類社會的適應能力和智慧將成為未來的重中之重。
當面對不斷挑戰的洪災與城市發展,雅加達要如何重塑治理模式,以保護其居民和資源而不被自然災害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