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疾病,其基本症狀常常是從患者的主觀經驗出發,在經歷一些無法言喻的變化後,最終發展成為明顯的精神病。這些基本症狀的出現,通常代表著潛在的心理病理變化,雖然患者可能會覺得困擾,但外界卻不一定能夠察覺其異樣,直到患者徹底失去應對能力為止。
基本症狀指的是一些與心理疾病相關的初期徵兆,這些徵兆往往是主觀的,難以被他人識別。
據統計,被評估為高風險的患者,有接近一半(48.5%)的機率會逐漸演變為精神病。在精神病的前驅階段,非典型的基本症狀首先出現,然後是更典型的基本症狀,最後才是完全的精神病表現。
2015年,歐洲精神醫學協會建議在心理健康評估中使用一種稱為認知障礙量表(COGDIS)來評估精神病風險。該量表的預測效果顯著,這意味著對於那些尋求幫助的精神病患者來說,早期識別及介入能顯著降低未來發展為精神病的風險。
認知障礙量表顯示出與超高風險(UHR)標準相似的預測能力,但在兩年後更具預測意義。
基本症狀的出現並非孤立無援,其形成背後存在著多個交互因素,包括個體的易感性、環境壓力以及社會支持系統。近期的研究顯示,神經振盪過程中興奮性和抑制性信號的失衡,對基本症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外,這些信號失衡還可能導致認知缺陷,繼而在將來引發更復雜的症狀。
很顯然,早期介入是至關重要的。當識別出患者面臨這些影響因素的時候,便能夠採取措施來預防、調整或延遲基本症狀的發展。對基本症狀的認識,可以引導早期干預以對抗精神病,從而幫助降低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這類的早期方案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和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
在精神分裂症首次發作的前期,患者通常會首先出現非典型的基本症狀,這些症狀可能包括情緒、驅動、思維和注意力的各種障礙,隨後便是更為典型的基本症狀。
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可能出現在精神病的數年前,但往往先於自我障礙的發展。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基本症狀可能會毀滅性的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並且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出現又消失,隨之而來的又是長時間的無法正常功能,最終導致全方位的精神病。
這些基本症狀的評估通常通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工具(SPI)來進行,該工具有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版本(SPI-CY)和成人版本(SPI-A)。SPI的評估不僅包括非典型的基本症狀,還包括那些特定於精神病的特徵。根據最近的研究,認知障礙量表(COGDIS)與支持性精神病症狀及瞬息神經病的評價相結合,能夠有效檢測出幫助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個體的潛在風險。
最終,精神分裂症是否能得到有效管理,不光依賴於對基本症狀的早期識別,還需要及時的介入。不過,這些基本症狀在任何階段都可能讓患者難以自我識別,而且他們經常企圖通過自我調適來隱藏這些問題。困難的情境伴隨著多種情緒和思維的衝突,使得他們很難尋求外部的幫助。隨著症狀的惡化,這些問題必然會暴露出來,並為患者的社交和職業生活帶來影響。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識別潛在的基本症狀,以協助我們身邊的人找回他們的正常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