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切特病(Behçet's disease)是一種影響多個身體部位的炎症性疾病,且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可以導致視力喪失。這種病症在20歲至40歲的人群中最為常見,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確,但已知與遺傳因素及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有密切關聯。貝切特病的患者常會經歷口腔潰瘍、眼睛炎症及關節痛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出現隨著時間可能會反復發作與緩解。
眼睛的炎症可在疾病早期發展,並可能導致20%的病例出現永久視力損失。
在貝切特病中,由於眼部的炎症而導致的視覺受損,主要表現為前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及視網膜血管炎。其中,前葡萄膜炎的症狀包括眼睛疼痛、結膜紅腫與視力下降;而後葡萄膜炎則可能無任何明顯疼痛,僅表現為視力模糊及視野浮游物。視神經的參與在貝切特病中相對少見,但一旦發生,通常以進行性視神經萎縮和視力喪失的形式表現。
急性視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無痛性視力損失,這可能影響單眼或雙眼,並伴隨著視力下降、顏色視覺減弱及中央暗點等。
目前對於貝切特病的病因尚無定論,但其主要特徵是血管的自體炎症反應。研究顯示某些細菌的熱休克蛋白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進而導致此病的發生。特定基因的突變也被認為與該病有關,特別是在中東和亞洲地區的患者中更為明顯。
貝切特病的診斷依據國際研究小組的標準,患者需在一年內出現至少三次口腔潰瘍,並伴隨以下任意兩項症狀:眼睛炎症、 genital ulcers(生殖器潰瘍)、皮膚病變或病理反應。雖然這些診斷標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異性,但在某些患者身上仍可能會出現不符合標準的情況,導致難以確診。
目前對貝切特病的治療主要集中在緩解症狀、減少發炎及控制免疫系統方面。雖然多種藥物已被應用於治療,但最有效的選擇仍在研究中。針對眼部疾病,早期發現與治療顯得至關重要。
貝切特病的眼部併發症可能導致不可逆轉的視力喪失,這不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也引發了醫療界對於神經性視網膜病變的深刻關注。面對這種以自體免疫機制為特徵的複雜疾病,患者及其家屬應該如何積極應對,並提升對病情的認知及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