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蝕是土壤上層的剝蝕或磨損,屬於土壤退化的一種形式。這一自然過程是由侵蝕因子的動態活動所引起,這些因子包括水、冰(冰川)、雪、空氣(風)、植物以及動物(包括人類)。根據這些因子,侵蝕有時會分為水侵蝕、冰川侵蝕、雪侵蝕、風侵蝕、動物造成的侵蝕以及人類活動造成的侵蝕,例如耕作侵蝕。土壤的流失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持續進行而不被注意,或者以驚人的速度發生,造成嚴重的表土損失。
土壤流失的結果可能會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水質降低以及排水網絡損壞。
土壤侵蝕還可能導致地面沉降等問題。人類活動使得全球侵蝕的速度提高了10至50倍。過度的侵蝕導致了「現場」和「外場」的問題。「現場」影響包括農業生產力的下降和自然景觀的生態崩潰,原因在於豐富的養分上層土層的流失。在某些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沙漠化。「外場」的影響包括水道的沉積和水體的富養化,還有與沉積物相關的道路和房屋的損壞。水和風侵蝕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合在一起大約負責全球退化土地的84%,使得過度侵蝕成為全球最重大環境問題之一。
降雨和隨之而來的地表徑流,產生了四種主要的土壤侵蝕類型:噴濺侵蝕、片狀侵蝕、溝道侵蝕和峽谷侵蝕。噴濺侵蝕通常視為土壤侵蝕過程中最初的和最不嚴重的階段,隨後是片狀侵蝕,然後是溝道侵蝕,最後是峽谷侵蝕(四者中最嚴重)。在噴濺侵蝕中,落下的雨滴產生的小坑會將土粒彈起,脫落的土粒可能在水平地面上垂直飛行最多0.6米(兩英尺),水平飛行最多1.5米(五英尺)。
如果土壤飽和,或者降雨速率超過水分滲透土壤的速率,地表徑流就會發生。
隨著水流沿著線性特徵持續流動,山谷或溪流的侵蝕發生。侵蝕同時向下進行,擴大山谷,並向後推進,向山坡延伸,形成「頭部切割」和陡峭的岸坡。在溪流侵蝕的早期階段,侵蝕活動主要是垂直的,山谷擁有典型的V字型橫截面,而溪流的坡度相對陡峭。
在所有的溪流侵蝕階段中,極大部分的侵蝕發生於洪水期間,因為此時可用於搬運的水量更多且流速更快。
風侵蝕是主要的地貌力量,特別在乾燥和半乾燥地區。它也是導致土地退化、蒸發、沙漠化以及有害空氣懸浮塵埃和作物損害的重要源頭。風侵蝕主要有兩種類型:剝離(deflation)和磨損(abrasion)。剝離將鬆散的顆粒吸起並帶走,而磨損則是空氣中顆粒撞擊地面造成的侵蝕。
在乾旱時期或植物稀疏的時候,風產生的侵蝕會特別嚴重。
不可持續的農業實踐比自然發生的侵蝕速率提高了一到兩個數量級,遠超過土壤的自然生成。農業用地耕作的過程,將土壤打散成更細的顆粒,是主要原因之一。現代化的機械化農業設備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
如單一作物種植、在陡坡上耕作、重型放牧等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土壤侵蝕率。
因此,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持續加劇,土壤侵蝕的問題也愈發突出。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土地正在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