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深水地平線石油平台在美國墨西哥灣發生爆炸,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海洋石油洩漏事故。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更是揭示出多項令人震驚的失誤與疏忽,加上此事件對海洋生態及當地經濟的長期影響,使得這一事件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估計,這場洩漏的總量高達490萬桶甚至更多,超過以往的各類洩漏紀錄。雖然已有多種應對措施,例如使用浮筒、控制燃燒及超過184萬加侖的石油分散劑,但風暴般的洩漏卻對生態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
據報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次災害不僅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損害,也對當地的漁業及旅遊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事故的起因是一個高壓甲烷氣體的洩漏及隨後隨之而來的爆炸。根據報導,事故發生時,有11名工人失踪,三天的搜尋行動後仍無法找到他們的蹤跡。最終,深水地平線在2010年4月22日沉沒,標誌著這次災難的開始。
回顧這場災難的後果,很多人或許未曾想到連海洋生物也無法倖免於難。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受洩漏影響的魚類出現心臟及其他器官的畸形現象,並且許多海洋生物的死亡率急劇上升,海豚的幼崽死亡率甚至高達六倍的正常水平。
“這場災難對 marine life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影響到未來的幾十年。”
調查發現,事故背後的責任鏈條複雜。美國政府在2011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主要責任在於BP公司的故障水泥和安全措施不當。同時,白宮委員會指出BP及其合作夥伴因成本削減的決策及管理疏漏導致了這次事故。
隨後,BP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承認犯有11項過失殺人罪、兩項違法罪名和一項不誠實罪名,並因此支付了高達450億美元的賠償金,包括「創紀錄」的205億美元環境災害賠償金。
“如果不進行顯著的行業改革和政策改魚,這類災難可能會重演。”
隨著清理工作展開,直到2013年,清除工作仍在進行,超過490萬磅的油污材料被移除。即便如此,還是不斷有油漬發現,甚至在距離事故現場遠達佛羅里達海岸的水域也出現了洩漏的跡象。儘管油漬可能已被清理到很大一部分,但其實際的環境影響卻依然持久且驚人。
另一次爭議在於BP公司使用了大量的Corexit石油分散劑,這種分散劑在當時被視為降低岸邊影響的有效工具,但隨後的研究指出,這些化學物質本身可能對環境造成了潛在的危害和持久的負面影響。
“這些分散劑可能對魚類,尤其是瀕危物種造成了更為劇烈的影響,甚至在未來可能會隱藏更大的生態風險。”
這場環境災難教給人們的不只是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知識,更引發了社會對於企業責任、環境保護和政府政策相互影響的思考。當面對未來類似的災難時,我們能否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做出明智的決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