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三世(1379年10月4日-1406年12月25日),因其健康狀況不佳而被稱為「受難者」,是卡斯蒂利亞國王約翰一世與阿拉貢的埃莉諾的長子。1390年,亨利繼承了父王的王位,這一事件標誌著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亨利出生於卡斯蒂利亞的布爾戈斯,作為剛剛加冕的約翰一世的首個孩子,這讓他自小便背負著巨大的期望。其教育由伊涅斯·拉索·德·拉·維加和當時的聖土耳其主教迭戈·德·阿納亞·馬爾多納多負責。亨利的早期生活充滿著對未來國王角色的準備。
在亨利的婚禮時,他獲得了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的稱號,這在當時意味著他是繼承王位的首選。雖然亨利是首位使用該稱號的王子,但在1390年,他的父親曾考慮為了獲得葡萄牙的認可而退位,卻因受到顧問的反對而放棄了此計劃。不幸的是,約翰一世在同年十月意外去世,年僅十三歲的亨利當即被宣告為國王。
儘管被稱為「受難者」,亨利三世在位的初期卻建立起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外交和內政政策。他成功地安撫貴族並恢復了王權,還削減了由前任君主頒布的不平等特權。亨利通過引入更多的市政官員來改善經濟,大幅降低了對猶太人的迫害,也通過法律對抗當時日益嚴重的暴力事件。
「亨利三世的在位圈是樂觀且充滿變革的,他的治理為卡斯蒂利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海軍方面,亨利三世的艦隊通過打擊英國的海上活動獲得了一些勝利。1399年,他的艦隊摧毀了位於北非的海盜基地特托萬。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亨利還開始著手對加那利群島進行殖民,這是由法國探險家讓·德·貝滕庫爾進行的。此外,他在1396年成功抵擋了葡萄牙的入侵,並於1402年與葡萄牙國王約翰一世簽訂和約。
「亨利三世在外交上的靈活性和確保疆域穩定的能力,使其統治的卡斯蒂利亞成為了一個強盛的王國。」
亨利在國際關係中積極拓展,甚至派遣使者前往提摩爾的帝國尋求聯盟,以對抗奧斯曼帝國。此應對策略顯示出他對於保衛王國的決心。在與格拉納達王國的衝突中,他也有所斬獲,但不幸的是,1406年他逝世於托萊多,未能完成他對格拉納達的戰役。
亨利三世的婚姻是與英國約翰·甘特的女兒凱瑟琳的聯姻,此舉不僅阻止了王位上的衝突,還加固了特拉斯塔馬王朝的聲望。他和凱瑟琳的婚姻結出了三名子女,未來的卡斯蒂利亞王約翰二世便是其中之一。
亨利三世於1406年去世後,其遺體安葬於托萊多大教堂的「新君主小教堂」內,墓志銘及其雕像吸引了無數參觀者。至今,亨利的墓穴仍然是了解卡斯蒂利亞歷史的一個重要場所。
亨利三世的統治時期不僅是個人歷程的展現,更是整個卡斯蒂利亞王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他的治理風格和對國內外政策的影響,無疑為後世樹立了榜樣。而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亨利三世的存在意味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