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名曲《La Vie en rose》的不為人知歷史:你知道它的創作背景嗎?

《La Vie en rose》是法國女歌手艾迪·皮雅芙(Édith Piaf)的招牌歌曲,該曲於1945年創作,1946年開始普及,並於1947年發行單曲。這首歌在1950年於美國大獲成功,有七個版本進入了Billboard排行榜。這些錄音由多位藝術家完成,包括東尼·馬丁、保羅·韋斯頓、賓·克羅斯比、拉爾夫·弗蘭根、維克多·楊、迪恩·馬丁和路易·阿姆斯壯。1977年,格雷斯·瓊斯的一個版本也成為了國際熱門曲目。

這首歌的標題可以翻譯為“生命在美好的色彩中”、“透過玫瑰色的眼鏡看生活”或“生活如玫瑰色”;其字面意義為“粉紅色的生活”。

背景與發布

歌曲的歌詞由艾迪·皮雅芙撰寫,音樂則是由劉意圭(Louiguy)創作,並註冊於法國的音樂版權機構SACEM。有人認為是羅伯特·肖維尼(Robert Chauvigny)補全了這段音樂。當皮雅芙建議瑪格麗特·莫諾特(Marguerite Monnot)演唱這首歌時,她卻拒絕了這個提議,稱其為“愚蠢”。最終接受合作的則是劉意圭。

這首歌首次以實況廣播的形式播出,此後才錄音。皮雅芙曾經將這首歌提供給瑪麗安·米歇爾(Marianne Michel),她稍微修改了歌詞,將“les choses”(事物)改成了“la vie”(生活)。在1943年,皮雅芙曾在一個名為“《La Vie en Rose》”的夜總會/妓院中演出。起初,皮雅芙的同行和創作團隊認為這首歌不會成功,認為它較其他曲目更弱。聽從他們的建議後,皮雅芙將這首歌擱置了一年,隨後才改變主意。

1946年,這首歌首次在音樂會上表演,並迅速成為觀眾的最愛。

《La Vie en rose》是讓皮雅芙聲名遠播的歌曲,歌詞表達了尋找真愛的喜悅,並為那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艱辛的人們帶來共鳴。在1947年,這首歌由哥倫比亞唱片發行,成為了當年意大利最暢銷的單曲,也是在1949年巴西第九大暢銷單曲。皮雅芙在1948年電影《九個男孩,一顆心》中演唱了這首歌。

歌曲的持久影響

《La Vie en rose》成為皮雅芙的標誌性歌曲,與“Milord”和“Non, Je Ne Regrette Rien”並列為她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受這首歌成功的啟發,皮雅芙在職業生涯中又創作了八十多首歌曲。英語歌詞由麥克·戴維(Mack David)創作,該曲在1950年於美國錄製了多個版本。登上排行榜的錄音包括東尼·馬丁(No. 9)、保羅·韋斯頓(No. 12)、賓·克羅斯比(No. 13)、艾迪·皮雅芙(No. 23)、拉爾夫·弗蘭根(No. 27)和維克多·楊(No. 27)。路易·阿姆斯壯於1950年6月26日在紐約市錄製了《C'est si bon》和《La Vie en rose》,並在Billboard排行榜上達到第28位。

在1998年,這首歌獲得了格萊美名人堂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首歌曲的影響力和流行度未曾減退,反而隨著不同的版本不斷增強,吸引了新一代的聽眾。

格雷斯·瓊斯的版本

格雷斯·瓊斯於1977年為她的首張錄音室專輯《Portfolio》翻唱了《La Vie en rose》,這是她專輯中的第三首也是最後一首單曲,同時也是她簽約島唱片後首發的單曲。瓊斯對這首標誌性歌曲的波薩諾瓦風格的全新詮釋,讓它成為她的第一個國際熱門單曲,也成為她演出曲目中的重要一部分。這首歌後來在1981年的《A One Man Show》中演出,並於1985年作為雙A面單曲與《Pull Up to the Bumper》再度發行,最終在英國排行榜上達到第12位。

瓊斯對這首歌的詮釋使其在法國和意大利獲得了金獎認證,她曾說:“這首歌對我來說很特別。每次唱它我都會流淚,因為我曾有過幾位法國情人。”

路易·阿姆斯壯的英語翻唱版本在2008年迪士尼/皮克斯電影《WALL-E》中出現。艾迪·皮雅芙的原版也在2014年遊戲《BioShock Infinite: Burial at Sea: Episode 2》中被使用,並由角色之一演唱。格雷斯·瓊斯的版本更是成為了羅伯特·奧特曼1994年電影《Prêt-à-Porter》的結尾曲。

隨著這首曲子穿越了數代,對音樂的影響依然不減,這是否讓你開始重新思考你對這首經典歌曲的認識呢?

《La Vie en rose》概覽
項目 內容
歌手 艾迪絲·皮雅芙(Édith Piaf)
創作年份 1945年
首次演出 1946年
正式發行 1947年
音樂創作 盧伊吉(Louiguy)
歌詞作者 艾迪絲·皮雅芙
首次商業成功 1948年意大利最暢銷單曲
影響 影響廣泛,促使皮雅芙創作80多首歌曲
格蕾絲·瓊斯版本 1977年翻唱,波薩諾瓦風格,達到英國排行榜第12位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版本 1950年翻唱,2023年獲得英國銀唱片認證
媒體影響 出現在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中,包括《WALL-E》和《How I Met Your Mother》

Trending Knowledge

格雷斯·瓊斯的《La Vie en rose》如何重塑這首經典,並成為她的國際突破?
《La Vie en rose》是法國歌手艾迪絲·琵雅芙(Édith Piaf)的代表作,初次發表於1945年,迅速成為全球經典。然而,1977年,格雷斯·瓊斯(Grace Jones)翻唱這首歌時,卻賦予了它全新的生命與風格,並為她的音樂生涯開啟了國際門戶。 原曲的魅力與歷史背景 這首歌的標題意指「生活在粉紅色中」,憑藉其對愛情的慶祝,為在二戰陰影下掙扎的民眾帶來了一絲慰藉。琵
艾迪特·皮雅芙如何逆轉困境,把《La Vie en rose》變成全球經典?
在20世紀的一個動盪時期,法國歌手艾迪特·皮雅芙的音樂猶如絢爛煙花,在黑暗中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1945年,她寫下了人生的重大詩篇《La Vie en rose》,這首歌不僅僅是她簽名的樂曲,更是她生命中喜悅的化身。在歷史的洪流中,這首歌成功逆轉了她的命運,使其成為全球經典。 <blockquote> 有時候,音樂的力量足以治癒心靈的創傷。 </blockquote> 艾迪特·皮雅芙的
1950年,哪六位歌手競爭《La Vie en rose》的美國排行榜?
《La Vie en rose》是一首由法國歌手艾迪絲·皮雅芙(Édith Piaf)創作的經典歌曲,首度在1945年面世,並在1946年迅速走紅。然而,這首歌在1950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當時美國的音樂榜單上出現了七個不同版本的競爭,其中有六位歌手的版本登上了《Billboard》排行榜。 <blockquote> 這首歌的名稱意為「粉色的人生」,其旋律和歌詞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