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界,有一門研究細胞層面疾病的科學——細胞病理學。這個專業於1928年由喬治·尼古拉斯·帕帕尼科勞創立,讓我們能夠透過顯微鏡一窺細微之處,探索我們體內潛藏的病變。在這個不斷進步的科技時代,細胞病理學不僅僅限於癌症的診斷,還涉及多種不同類型的感染及炎症性疾病。
細胞病理學的核心在於評估細胞的異常變化,這些變化經常是預示著潛在病變的重要指標。
細胞病理學的一個常見應用是巴波巴檢查(Pap smear),這是一種用於檢測癌前病變的篩查工具,特別是針對子宮頸癌的早期檢測。這類檢查通常通過取樣和顯微鏡觀察來進行,有助於早期識別潛在的惡性病變。
細胞的收集方式可分為兩大類:脫落細胞學和介入細胞學。在脫落細胞學中,細胞可以通過自然脫落或機械刮取的方式收集。舉例來說,巴波巴檢查就是一種機械脫落的範例。此外,支氣管刷檢查則是通過插入支氣管鏡來獲取呼吸道顯著病變部位的細胞樣本。
而介入細胞學則涉及病理學家的主動干預,以獲取細胞樣本。針吸取細胞(FNAC)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子,這種方法通過細針抽取身體各組織中的病變部位以獲得細胞樣本。
細針吸取細胞學是一種利用帶有針頭的注射器來從各種器官的病變或腫塊中抽取細胞的技術。這一程序通常需要在醫生的腫塊觸診或影像引導下進行,並且其成功率與執行者的技術密切相關。
在深部病變的情況下,函數成像(如超聲或CT掃描)可協助導向針頭,進一步提高取樣的準確性。當由病理專家進行FNAC時,立即在顯微鏡下檢視樣本的能力能大幅提昇診斷的準確率,以應對微量樣本時的需求。
除了FNAC,沉降細胞學也可以有效收集細胞樣本。這一過程通常從生物樣本中提取使用的固定劑,然後進行離心,沉降後可用於製作印刷樣本。而印刷細胞學則是利用目標組織直接接觸玻璃片,留下細胞印記,這種方法也有助於對細胞的進一步染色和分析。
在樣本採集後,細胞樣本需要通過直接塗片或液基細胞學進行處理。液基細胞學的優勢在於能夠在樣本中加入液體,以便進行後續的檢測,常用的染色法有帕帕尼科勞染色法和羅馬諾夫斯基染色法等。
細胞的細胞核在評估細胞樣本時至關重要。癌細胞的核會展示出明顯的異常變化,暗示著病變的可能性。
腫瘤的診斷不僅能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也能降低不必要的手術風險。例如,通過FNAC進行甲狀腺檢查,醫生可以在不開刀的情況下確認許多良性病變。若診斷為惡性,患者則可以即時接受治療,提升預後。
細胞病理學不僅是診斷疾病的利刃,也是醫學探險中的重要工具。它打開了一扇窗口,使我們得以洞察病變的根源,並提供適時的治療。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細胞病理學的應用前景廣闊,究竟未來還會有哪些未解之謎被針頭所揭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