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數位時代,無線感測器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這些小型設備不斷面臨著供電的挑戰。隨著能量收集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解決此問題的創新方法。這些技術通過從周圍環境中提取能量,為感測器提供必要的動力,從而使其能夠持久運行而不需要頻繁更換電池。
能量收集技術可以從多種環境來源提取能量,例如太陽能、熱能、風能及人體運動。
能量收集(Energy Harvesting,簡稱EH)是從外部來源(如太陽能、熱能、風能等)提取能量的過程,然後儲存以供小型無線自動設備使用。這些設備通常能提供非常少的功率,適合低能耗電子產品。與傳統的能源來源需消耗資源相比,能量收集利用的是環境中豐富的「贈予」能量。
能量收集設備的運作已引起軍事和商業領域的廣泛關注。舉例來說,一些系統能將海浪的運動轉換為電能,為海洋學監測感測器提供動力。未來的應用可能包括在偏遠地區部署的高功率輸出設備,作為大型系統的可靠電源。此外,可穿戴電子設備也可以利用能量收集技術為手機和無線通訊設備充電。
這些設備必須穩固耐用,以承受長時間的惡劣環境。
能量儲存是能量收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可選擇電容器、超級電容器或電池來儲存能量。電池通常用於需要穩定電流的應用,而電容器則更適合用於需要瞬間釋放大量能量的情況。隨著技術的進步,超級電容器具備幾乎無限的充放電循環次數,使其在IoT及無線感測器設備中實現無需維護的長期運行成為可能。
能量收集技術可以從多種環境來源獲取能量。舉例來說,某些手錶透過運動所帶來的動能進行上鍊,而光伏技術則是通過陽光來產生電力。熱電發電機,則利用材料之間的熱梯度轉化為電能。微型風力發電機和壓電材料也在收集周圍環境的動能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效果。
研究顯示,振動能量收集技術可以高效獲取來自日常活動的微小電力。
儘管能量收集技術具有靈活應用的潛力,但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能量密度不足和收集效率的限制。未來的研究方向也許會是如何提高收集系統的效率,從而擴大其應用範圍。此外,隨著全球對可持續能源需求的增加,能量收集技術可能會成為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一環。
能量收集技術不僅能使無線感測器更加獨立運行,更能減少對傳統電池的依賴,助力建設更可持續的未來。這項技術的進步能否引領我們走向一個無需頻繁充電或更換電池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