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或稱為海默竇,位於上頜骨中,是人體最大的副鼻竇。它的存在不僅對呼吸有重要影響,還與牙齒的健康及其周圍結構密切相關。這種意想不到的聯繫揭示了上頜竇在不同生理及病理狀態下的多面性,並呼喚人們對其影響的重視。
上頜竇形狀像金字塔,位於上頜骨內,透過半月裂口排入鼻中道。其主要功能在於減輕顱骨重量、調節呼吸道的通氣及濕潤程度,並協助語音的共鳴。上頜竇的三個凹處分別與上頜骨的牙槽突、顳骨及眼眶下面相互作用,這種結構的複雜性使它成為與牙齒健康密不可分的存在。
通常認為上頜竇的問題往往會引發即便是牙科疾患,這提醒我們在治療牙痛時應考量上頜竇的狀況。
如果上頜竇出現炎症,如上頜竇炎,常會出現如頭痛、鼻涕及面部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被誤認為是牙齒問題。事實上,當上頜的副鼻竇感染時,牙齒根部的神經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疼痛。因此,牙醫在診斷上頜區域的問題時,常需考量這些潛在的關聯性。
上頜竇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或過敏引起。其症狀包括鼻堵、面痛以及可能的嗅覺喪失。在診斷上頜竇的問題時,醫生通常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確認診斷。常見的影響有牙齒疼痛和頜面不適,這讓病人常誤以為牙齒有問題而訴諸牙科治療。
牙齒根部常與上頜竇的底部相接觸,疾病的傳播讓這些結構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明顯。
當牙齒的根部或其周圍組織受損時(如拔牙),可能會形成所謂的“口竇通道(OAC)”。這種異常的連接可使口腔細菌進入上頜竇,從而引發嚴重的感染,此情況下需要立即進行修復手術,以防止進一步的並發症發生。
而在治療上頜竇炎方面,傳統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最近研究表明,針對上頜竇黏膜的炎症進行直接治療比僅僅針對細菌感染更為有效。手術上,現今的方向已經轉向於清理滯留的黏液,以避免再次感染。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頜竇會持續增大,並可以環繞著牙齒的根部。這一變化可能導致老年患者牙痛的某些症狀被誤解,對於失去牙齒的患者而言,上頜竇進一步擴展也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上頜竇感染或是術後並發症。
上頜竇與牙齒之間的互動關係無疑是個人健康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從炎症反應、感染的傳播,還是手術施行的考量,這種聯繫都提醒我們必須兼顧牙科與耳鼻喉科的診療。那麼,您是否之前意識到上頜竇和牙齒之間的聯繫會影響您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