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磨削是一種在平面上進行的加工方法,旨在產生光滑的表面。這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磨料加工過程,其中覆蓋著粗顆粒的旋轉磨輪從工件上切削金屬或非金屬物質的碎片,使表面變得平坦或光滑。當精度要求不高但需要一種性能超過桌面磨床的機器時,表面磨削機有時被稱為「輕磨床」。
表面磨削是一種精加工工藝,它使用旋轉的磨料輪來平滑金屬或非金屬材料的平面表面,以去除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層和雜質,從而賦予其更精細的外觀。
表面磨削機的主要組件包括磨料輪、被稱為夾具的工件固定設備,以及往復或旋轉的工作台。夾具通過兩種工藝固定材料:鐵磁材料通過磁夾具固定,而非鐵磁和非金屬材料則通過真空或機械手段固定。當只使用磁夾具時,可以在磁夾具上放置一個由鐵磁鋼或鑄鐵製成的機械台鉗,以夾緊非鐵磁工件。
在進行表面磨削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磨輪的材料和加工工件的材料。典型的工件材料包括鑄鐵和低碳鋼,這兩種材料在加工過程中不易導致磨輪堵塞。其他加工材料包括鋁、不鏽鋼、黃銅和某些塑料。在高溫研磨時,材料往往會變得脆弱,更易於腐蝕,這也可能導致一些材料在適用的情況下失去磁性。
磨輪的形狀會像反向影像一樣轉移到物體上,因此在磨削物體時必須考慮磨輪的形狀。
磨輪的形狀並不僅限於圓柱形,還可以有多種選擇,這對轉移致不同幾何形狀至被加工物體非常有用。可以由操作員對直輪進行修整,以產生自定義的幾何形狀。當希望獲得精確的值時,通常會使用“火花外洩”這個術語,這意指「直到火花熄滅(不再有)」。這意味著工件需在不重設切削深度的情況下,通過磨輪多次進行過刷,以確保消除機器或工件中的任何不一致。
表面磨削機是一種機器工具,用於提供精密的磨削表面,無論是達到關鍵尺寸還是表面處理的需求。表面磨削機的典型精度取決於類型和用途,但通常能達到±0.002毫米 (±0.0001英寸)。該機器由一個可以沿磨輪表面進行縱向和跨向移動的工作台組成。縱向進給通常由液壓系統驅動,而橫向進給也可能使用液壓,根據最終的機器用途(生產、車間、成本)可隨意使用手動、電動或液壓的組合。
磨輪在主軸頭中旋轉,並且可以根據上述方法調整高度。現代的表面磨削機為半自動化設計,切削深度和火花外洩均可預設定義為經過的次數,設置完成後,機器加工過程所需的操作干預極少。
磨輪的邊緣平面與工件接觸,產生平坦表面。這種磨削方式用於高精度的簡單平面工作、傾斜或斜面、槽、相鄰肩部的平坦表面。
磨輪的面(杯、圓柱、圓盤或分段磨輪)用於處理平面表面。面磨常用於快速材料移除,但某些機器也能實現高精度的作業。工件放置在往復台上,根據任務可進行變化,或放置在旋轉台機器上,實現連續或定量旋轉。
圓盤磨類似於表面磨,但圓盤與工件之間的接觸面更大。圓盤磨各有垂直和水平主軸類型。雙圓盤磨能同時從兩側磨削工件,並且能夠達到非常高的公差。
鋁氧化物、碳化矽、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 (CBN) 是常用的表面磨輪磨料材料。這些材料中,鋁氧化物是最常見的。考慮到成本,金剛石和CBN磨輪一般由較便宜的材料核心包裹金剛石或CBN的外層。金剛石和CBN磨輪非常硬,能有效研磨鋁氧化物或碳化矽無法處理的陶瓷和硬質合金等材料。正如任何磨削過程中,磨輪的狀況極為重要。磨輪整形器用於維護磨輪的狀況,這些整形器可以安裝在台面上或磨輪頭部位置,便於應用。
潤滑劑在冷卻工件和磨輪、潤滑接觸界面及去除碎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潤滑劑有時用於冷卻工件和磨輪、潤滑界面並去除磨屑(切削碎片)。必須直接施加於切削區域,以確保不會被磨輪帶走。常用的潤滑劑包括水溶性化學液、油、合成油以及石油基油。使用的潤滑劑類型取決於工件材料。
在研磨過程中,磨輪表面遭遇的高溫會產生殘餘應力,並且零件表面可能形成薄的馬氏體層,這會降低抗疲勞強度。在鐵磁材料中,如果表面溫度超過居里點,則可能會失去一些磁性。最後,表面可能對腐蝕的抵抗能力降低。
如今,對於磨削技術的理解越加深入,將改變我們對材料加工的看法。您認為技術的進步會不會改變我們對於完美表面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