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的成長是一個復雜而奇妙的過程,從毛囊開始到髮尖,涉及許多細胞的相互作用。毛囊的存在於哺乳動物的皮膚中,位於皮膚的真皮層,並由多達2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各具特殊功能。這些細胞透過激素、神經肽和免疫細胞的複雜互動,調節著頭髮的生長。
這個過程使毛囊能夠在不同身體部位產生不同類型的頭髮,例如,頭皮上的終端髮和胎兒在子宮內及某些新生兒身上看到的胎毛。
頭髮的生長過程分為幾個階段:生長期(anagen)、退化期(catagen)、休止期(telogen)、脫落期(exogen),以及髮囊與新頭髮生長的間歇期(kenogen)。人類的頭髮生長周期比其他哺乳動物長,這導致了頭髮的獨特美學,並反映了社會與文化的規範。
毛囊的分佈在人體上各不相同。例如,手掌和足底的皮膚沒有毛囊,而頭皮、前臂、腿部和生殖器的皮膚卻擁有豐富的毛囊。毛囊由三個主要結構組成,即毛囊、皮脂腺和竇肌。
毛囊的基部有一個名為毛乳頭的結構,主要由結締組織和毛細血管環組成,這裡的細胞分裂少之又少。
毛髮的生長和形狀受遺傳基因的影響,並且不同的族群之間有顯著的毛髮特徵差異。這些差異包括毛囊的形狀、大小和位置。
頭髮的生長週期由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構成。生長期為活動生長階段,此階段內,毛根每28天大約增長1厘米。每個人的生長期長短各異,從兩到七年不等,至於毛囊進入退化期的訊號,則目前尚不明確。
退化期是生長的過渡階段,長約兩至三週,頭髮逐漸轉變為「結束毛」,隨後進入休止期,這是一個持續約三個月的靜止階段。
休止期內,人體在受到極端壓力時,可能會使多達70%的頭髮提前進入此階段並脫落,這種情況稱為「休止期脫髮」。
頭髮的外觀、質地或生長異常,通常是局部毛囊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早期徵兆。常見的毛囊疾病包括脫髮症、過度生長症和狼瘡。了解正常毛囊的功能對於診斷和治療許多皮膚病和系統性疾病是至關重要的。
微生物群在頭皮毛囊的生物學、免疫學和疾病中的角色也日益受到重視,研究顯示頭皮微生物群的變化與多種疾病有關,如脂溢性皮炎和脫髮症。
頭髮移植技術主要有兩種方法:毛囊單位移植(FUT)和毛囊單位提取(FUE)。在這些方法中,從植髮者的毛囊中提取以自然呈現的毛囊單位,然后再根據患者的需要進行移植。
這些抵抗激素影響的毛囊,仍然能夠在正常的生長週期中持續生長,提供永久的自然生長頭髮。儘管毛髮移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但直到1995年,毛囊單位移植技術的引入才真正進入醫學文獻。
伴隨著對頭髮生長過程的深入理解,我們不禁思考,未來是否能更好地應對與頭髮相關的健康問題,並探索毛髮的更多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