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健康監測的方式也在不斷演變。近年來,遠程光脈搏圖(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rPPG)作為一種非接觸式的健康監測技術,開始受到關注。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幫助醫護人員獲取病人的生理指標,還能在保護病人隱私的同時提高監測效率。
遠程光脈搏圖技術允許對生理過程進行分析,尤其是血流動態,無需直接接觸皮膚。
光脈搏圖(Photoplethysmogram,PPG)是一種利用光學技術測量皮膚微血管內血液容量變化的圖形,通常透過脈搏血氧計來獲得。這種設備會使用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皮膚,並測量光的吸收變化。在每一次心臟跳動時,血液流向周邊,導致皮膚下的動脈和微血管擴張,進而影響光的反射或透過量。這些變化被記錄下來,形成以波形顯示的PPG圖形。
PPG圖形的峰值反映了每次心臟收縮時的血流增加,並且隨著每一個心跳而變化。
傳統的光脈搏圖技術通常需要直接與皮膚接觸,而遠程光脈搏圖則通過影像和顏色變化來測量生理數據,這意味著無需在皮膚表面放置任何設備。這項技術特別適合在醫療設施外進行健康監測,例如在家中或公共場所。因此,這不僅提升了患者的舒適度,還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目前,遠程光脈搏圖可以從不同的部位獲得數據,最常見的有手指、耳朵和額頭。在急性病患者或血流不良的情況下,使用耳朵或額頭的PPG信號,能夠更準確地監測心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多部位測量(Multi-site Photoplethysmography, MPPG)技術的發展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這項技術的性能和可靠性。
多部位光脈搏圖技術利用了來自多個部位的數據,為檢測循環系統的多重病症提供了方便的測試方法。
遠程光脈搏圖技術的應用範圍極廣,包括心率監測、呼吸狀況跟蹤、麻醉深度評估等。對於心臟監測,因為皮膚的豐富血流供應,光脈搏圖能夠輕易識別出心臟周期的脈動組件。而在麻醉過程中,若病人未達到足夠的麻醉深度,PPG波形的幅度會產生明顯變化,這能幫助醫生及時作出調整。
透過分析PPG波形,醫生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病人的生理狀態,進而在手術過程中保持對病人狀態的掌握。
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應用,遠程光脈搏圖無疑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未來,通過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算法,可能會實現更精確的健康監測,從而推進個性化醫療和遠程醫療的應用。同時,數位全息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提升無接觸測量的精確度和實用性。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無接觸式健康監測將成為管理慢性病和促進健康的標準方法,改變我們的健康管理模式。
總而言之,遠程光脈搏圖在無接觸健康監測的應用上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更為舒適的監測方式。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這項技術將在日常健康管理及臨床應用中扮演重要角色。你是否想過,未來的健康監測將會是什麼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