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脊椎動物中,胸椎位於脊柱的中段,介於頸椎和腰椎之間。對於人類來說,共有十二塊胸椎,它們的大小介於頸椎與腰椎之間,隨著靠近腰椎,尺寸逐漸增加。這些胸椎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側面有凹槽,用於與肋骨的頭部接合,並且除了第十一和第十二胸椎外,所有胸椎的橫突也有凹槽用以和肋骨的結節接合。人類的胸椎依循慣例編號為T1至T12,第一塊(T1)是最靠近顱骨的部分,後面的部分向下延伸至腰椎區域。
胸椎的二到八號區域具有一些通用特徵。正如第一和第九到第十二胸椎具有某些特異性一樣,這些中間胸椎的椎體呈心形,在前後及左右方向上大致相等。除了有些厚度的變化外,這些椎體在外觀上也相似於頸椎與腰椎的形狀。它們的椎體背面比前面略厚,上下平坦,前側微凸,後側則深凹,側面和前面輕微收縮。在每一側,存在兩個肋骨的半凹槽,一個在上面,接近椎弓根,另一個在下方,位於下椎間缺口前面,這些凹槽在新鮮的狀態下覆蓋著軟骨。
這些特徵使得胸椎不僅能夠穩定脊椎,還能有效支撐肋骨,促進呼吸。
首塊胸椎在椎體的兩側具有完整的肋骨頭關節面,此外還有合併的半凹槽。這塊胸椎的形狀與頸椎相似,較寬且凹面,兩側有唇狀邊緣。上方的關節面向上和向後傾斜;而其橫突則長且上面缺乏凹槽。脊髓神經T1在此椎體下方通過。
第二胸椎尺寸大於第一塊,並且駐留於脊髓神經T2的下方。
第三胸椎的脊髓神經T3於此位置向下通過。
第四胸椎與第五胸椎位於胸骨角的同一水平,脊髓神經T4在其下部經過。
第五胸椎同樣與第四胸椎位於胸骨角相同水平,並且是人類氣管分為兩條主要支氣管的位置,脊髓神經T5則在此外側通過。
第六至第八胸椎均為相對特徵的描述,脊髓神經從這些椎體下方經過,其中第八胸椎與第九胸椎位於劍突平面上。
第九胸椎的下方可能沒有凹槽,部分個體會在兩側各擁有兩個半凹槽,而第十胸椎則只有位於上端的凹槽。第十胸椎是完全的關節面,而第十一和第十二胸椎的特徵則類似於腰椎。第十二胸椎具備凸面且指向外側的下關節面,其各橫突則可細分為三個隆起。
在其他類別動物中,胸椎的數量變化多端。例如,大多數有袋動物擁有13塊胸椎,而考拉則只有11塊。哺乳類動物的胸椎通常在12至15塊之間,但馬、貘、犀牛及大象則可擁有18至20塊。某些樹懶甚至可高達25塊,而鯨類則僅有9塊。
胸椎的結構在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顯示出許多進化的適應。
胸椎在我們的脊椎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不僅支撐並保護脊髓,還與呼吸及運動密切相關。那麼,您是否想過這些胸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又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