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氏症,也被稱為雷諾現象,是一種影響小動脈的醫療條件,導致血流供應減少。這種症狀通常影響手指,偶爾會波及到腳趾,甚至鼻子、耳朵、乳頭或唇部。在症狀發作時,受影響部位會先變白,接著變藍,再轉為紅色,這一過程經常伴隨著麻木及疼痛的感覺。這些發作一般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常受冷環境或情緒壓力的觸發。
雷諾氏症的症狀與環境密切相關,尤其在寒冷的氣候下更為常見。
主要雷諾氏症是自發性的,與其他疾病無關,而次要雷諾氏症則是由於其他基礎健康問題所引起,通常出現在較年長的人群中。相較於主要類型,次要型的發作更為疼痛、不對稱,並可能導致指尖潰瘍。
雷諾氏症的主要徵兆包括局部疼痛、皮膚顏色變白、或感到寒冷和麻木。在冷環境下,手指或腳趾的血流供應會明顯減少,皮膚變得蒼白冷凍,當事件緩解或區域變暖時,血流恢復,皮膚顏色會先變紅,隨後回歸正常,經常伴隨腫脹、刺痛以及「針刺」的感覺。這些顏色變化在經典雷諾氏症中都是可觀察到的,但並非所有患者在每次發作時都會经历所有顏色的變化,特別是在病情較輕的情況下。
如果雷諾氏症的症狀無明顯誘因,那麼就被診斷為主要雷諾氏症。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十幾歲至二十幾歲的年輕女性中,且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吸煙會增加發作的頻率與強度,而荷爾蒙變化也可能是影響因素。
次要雷諾氏症則與多種其他健康狀況有關,包括但不限於結締組織異常(如硬皮病、紅斑性狼瘡)、外部創傷及長期接觸振動等。許多藥物,包括某些化療藥物,也被認為能引發此症。
要區分主要和次要雷諾氏症,醫生會檢查可能有關的症狀並進行一系列檢查,包括指甲下毛細血管檢查以及其他的血液檢查。這些檢查有助於確認患者是否有潛在的健康問題,並制定相應的治療策略。
治療雷諾氏症的首要任務是避免冷環境以及情緒壓力。針對次要雷諾氏症,首要措施是治療引起症狀的基礎病。對於中等至嚴重的病症,可以使用一些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等,以幫助擴張血管。
手術療法,如內視鏡胸交感神經切除術,能夠切斷傳達收縮血管的神經信號。
主要雷諾氏症的預後通常是良好的,而次要雷諾氏症的預後則取決於引起症狀的基礎病。經由適當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
這種疾病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採取預防來保護自己免受冷氣和壓力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