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十月二十九日,全球各地都觀察到中風日,這不僅是個體遭受中風風險的警示日,更是強調中風嚴重性和高發病率的日子。由世界中風組織(WSO)在2006年推動的這一活動,目的是促進對中風預防、治療的認識,並改善中風生還者的照護質量。中風日的成立背景及演變,揭示了這一健康威脅的迫切性和全球共同應對的必要性。
中風是導致殘疾的首要原因,而是全球第二大死因。
根據統計,2016年中風造成了1.16億個生活日的損失,個人一生中中風的風險高達四分之一。這些數據表明,中風不僅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之一。
設立中風日的概念始於1990年代的歐洲中風倡議,然而因財政限制,當時僅限於歐洲。隨著世界中風組織的成立,2004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世界中風大會上決定將10月29日定為全球中風日。自2010年以來,WSO將中風視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並推出了一系列持續的倡導活動。
世界中風日如今已成為全球範圍內提高人們對中風認識的集中點。
每一年中風日都有一個主題來引起公眾對特定健康問題的關注,例如2010年的"1 in 6"活動,強調每六人中就有一人可能面臨中風的風險。
順著不同的主題,中風日過去幾年的活動喚起了全球對中風的認識。例如:
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對中風的認識,還鼓勵個體參與到預防工作中。特別是在2013年,活動圍繞著"因為我在乎",鼓勵大眾認識自身風險並對家人提供支持。
超過80%的中風患者白天幾乎無法活動,這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提高中風後的生活質量。
隨著中風日的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及機構參與到這一運動中,從巴西的足球賽事到美國的健康活動,無不在這一天表達對中風問題的重視。同時,知名運動員和公共人物也成為了中風日的倡導者,進一步提升了其影響力。
當前的倡議不再局限於一次性的警示,而是轉向長期的公共衛生戰略。這些活動教會社會大眾關於中風的正確知識,不僅局限於如何預防,更包括中風後的康復和護理需求。
世界中風運動委員會由多位專家組成,持續推動全球中風的倡議。他們的努力不僅限於提升認識,也針對政策方面作出貢獻,推動公共衛生政策向中風乾預和治療傾斜。
中風,如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威脅,促使世界各地的機構和個人攜手並進,推動醫療研究與公共健康教育。無論是國際組織的積極倡導,還是民間社會的響應,每一個行動都在減少中風帶來的影響,改善生還者的生活質量。
在中風這個全球性的健康挑戰面前,我們每個人是否也能找到自己的力量,去參與這一行動中,為自己和他人負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