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而使貸方蒙受損失的可能性。這不僅包括本金和利息的損失,還涉及到現金流的干擾以及增加的追討成本。這些損失可能是完整的,也可能是部分的。在有效的市場中,較高的信用風險通常會伴隨較高的借貸成本。因此,像收益差視這樣的借貸成本指標常被用來根據市場參與者的評估來推斷信用風險的水平。
信用風險主要發生在借款人無法或不願意還款的情況下。
信用風險的情境各種各樣。例如,一位消費者可能未能按時償還抵押貸款、信用卡或其他貸款;公司可能無法償還擔保債務;商業或消費者則可能未在到期時支付貿易發票;甚至一些政府或保險公司也可能會出現無法滿足其債務責任的情況。
信用風險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信用違約風險
:由於借款人不太可能全額償還貸款債務而引起的損失風險。集中風險
:與任何單一曝險或一組曝光的風險相關,這些風險可能會造成足以威脅銀行核心運營的大額損失。國家風險
:由於主權國家無法滿足其外幣支付條件或未能履行債務的風險,這一風險與該國的宏觀經濟表現及政治穩定性密切相關。大型金融機構通常會設立專門的信用風險部門,使用高級數據分析工具和資源來評估客戶的財務健康狀況。這些機構可能會運用內部的信用評分模型,並對應風險水平相應地進行貸款或拒絕。
大部分貸方使用信用評分模型來篩選潛在和現有客戶,依據風險分配資源。
這些模型通常包括質性和量化的部分,評估如運營經驗、管理專業知識、資產質量以及流動性或負債比率等多個方面。產品如無擔保的個人貸款或抵押貸款中,高風險客戶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而信用卡和透支等循環信貸產品則主要透過設置信用額度來控制風險。
主權信用風險是指一個國家不願或無法滿足其貸款義務的風險。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許多國家因主權風險而受到影響。對於外國企業的貸款者,需考慮兩個階段的決策過程,首先評估國家的主權質量,然後再評估企業的信用質量。
債務服務比率、進口比率、投資比率等五大宏觀經濟變量會影響主權債務的重組概率。
除了主權風險之外,對手風險亦是金融交易中需考慮的風險。這指的是交易對手未能按合同履行義務,進而導致損失的情況。金融機構通常會採取抵押或購買信用保險以對沖此類風險。
貸方可通過多種方式減少其信用風險,包括:
風險定價
:根據借款人違約的可能性,向更高風險的借款人收取更高的利率。契約條款
:在貸款協議中規定借款人應遵守的條款,以降低風險,例如定期報告財務狀況或限制分紅等行為。信用保障
:購買信用保險或衍生品來對沖信用風險。多元化投資
:通過擴大借款客戶範圍,以降低集中風險。隨著全球市場的不斷變化,信貸機構採取的策略是否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仍然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