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各國正在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此背景下,Pebble-Bed Reactor(PBR)作為一種新興的核能技術,逐漸受到關注。這種反應堆設計的優勢在於其安全性以及高效能,似乎有潛力成為未來碳中和的解決方案之一。
PBR是一種石墨調節、氣冷的核反應堆。其基本設計特徵是使用名為“pebbles”的圓球形燃料元件。這些大小約為網球的元素,是由熱解石墨製成,用來作為中子調節劑,內含數以千計的燃料顆粒,稱為TRISO顆粒。在這些TRISO顆粒中,裂變材料如235U被一層碳化矽的陶瓷包覆,以確保結構穩定和裂變產品的隔離。
數以千計的pebbles被聚集在一起,形成反應堆核心,並由不會與燃料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的惰性氣體冷卻。
PBR以其被動安全設計而聞名。由於能夠承受高達1600°C的溫度,因此即使在事故情況下,反應堆也能藉由自然循環冷卻,從而防止過熱和破壞。這一設計能夠有效減少意外事故中發生危險的風險。
當反應堆溫度上升時,燃料中的原子快速運動,導致反應堆自動降低功率。
PBR採用獨特的燃料包裝方法,使得核燃料以陶瓷形式包裹在spherical pebbles內。這種設計簡潔、有效,且提供了比傳統水冷式反應堆更高的熱效率。通過這種模式,反應堆核心的複雜性大大減少,降低了建設和運營成本。
與傳統核電廠相較,PBR省去冗雜的安全系統和冗餘備份,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這一概念最早由Farrington Daniels於1940年代提出,並在1960年代由德國的AVR反應堆進行商業化開發。儘管早期的商業開發遇到諸多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等國家逐漸開始採用並改進PBR技術。中國的HTR-PM演示廠已在2023年投入商業運行,展示了PBR技術的潛力。
雖然PBR擁有眾多優勢,但仍存在一些批評聲音。主要問題之一是石墨的燃燒風險,特別是在反應堆容器破損的情況下。此外,許多PBR設計缺乏強化的圍堵建築,使得它們在攻擊下較為脆弱。然而,多數設計仍然包括多層圍堵結構以確保安全。
許多反對者指出,石墨包覆的燃料可能在意外情況下釋放放射性物質。
隨著全球對減少碳足跡的重視日益提升,PBR是否會成為未來核能技術的主流,仍待觀察。各國的持續研發和對更安全、更高效發電技術的追求,或許會解鎖核能的潛力,使之成為真實的低碳替代方案。
在追求可持續能源的道路上,Pebble-Bed Reactor確實展示了一種令人振奮的可能性,但我們真的準備好迎接這種新的核能革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