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會計中,現金流量表與損益表是兩種重要的財務報表,然而它們之間有著顯著的不同。現金流量表顯示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與流出,主要集中於公司的流動性狀況。而損益表則主要顯示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收入與支出,從而反映公司的盈利狀況。這種差異讓許多投資者和管理者感到困惑,因為一個公司在損益表上可能是賺錢的,但其現金流可能並不健康。
現金流量表能揭示公司的現金來源和用途,而損益表則關注於企業的運營成果。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有關公司流動性、償債能力以及金融彈性的資訊,這些都是了解一家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的關鍵指標。對於需要進行現金管理的管理人員來說,此報表是了解企業現金狀況的重要工具。
現金流量表可有效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需求,幫助企業做出更佳的財務決策。
損益表則是通過記錄收入與支出來評估公司的財務表現。在損益表中,企業會顯示他們在一段時間內的總收入、減去總支出,剩下的即為公司的利潤或虧損。這樣的報表能讓投資者和管理層在經營績效上做出迅速的判斷。
最顯著的差異在於現金流量表不考慮非現金交易,例如折舊或壞帳,而損益表則包括了這些因素。這意味著,企業即使在損益表上報告盈利,但當現金流入不足時,實際上可能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企業須對現金流的健康狀態保持警惕,因為即使獲利良好,現金流的不穩定也可能導致經營困難。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7號,現金流量表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主要類別,分別是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與融資活動。
經營活動包含了企業的日常核心業務,例如產品的生產、銷售及顧客付款的收取。在這部分,現金流量表會記錄從銷售中獲得的現金以及支付給供應商和員工的現金流出。
投資活動涉及企業在資產上的增減,包括購買設備或出售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
融資活動則記錄了與企業投資者的現金流入與流出,例如支付股息、股票的發行或貸款的償還。
雖然損益表提供了企業盈利的快照,但現金流量表卻深入到企業的現金管理,使得企業可以知道自己的現金來源與用途,進而策略性調整財務政策。有效的現金管理不僅有助於企業應對突發事件,還能支持未來成長計劃。
現金流量表與損益表共同構成了企業財務狀況的全面視角,前者聚焦於實際現金流入流出,後者則圍繞盈利情況展開。在分析企業健康狀況時,單看損益表是遠遠不夠的,理解現金流的變化及其對企業運營的影響至關重要。你準備好重新檢視你的財務報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