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巴嫩的動蕩歷史中,黎巴嫩阿拉伯軍隊(LAA)的成立是1975年至1977年黎巴嫩內戰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支軍隊原本是黎巴嫩軍隊中的一個穆斯林分支,因為對當時主要基督教派領導的部隊感到不滿而反叛而形成。這場內戰的背景,充滿了不同勢力之間複雜的鬥爭和權力遊戲。
「我的阿拉伯身份必勝。」
1976年1月,在貝卡谷地的埃利亞斯·阿布·斯利曼軍營,900名來自黎巴嫩第一裝甲旅的穆斯林士兵拒絕對抗他們的教派同胞,並在坦克軍官阿哈德·阿爾-卡提布的帶領下發動了叛變。不到一個月內,約有2,000至3,000名士兵加入了這場叛亂,他們迅速武裝並最終形成了黎巴嫩阿拉伯軍隊。
黎巴嫩阿拉伯軍隊的指揮部設在貝卡谷地的哈斯巴亞軍營,軍隊最盛期的人數為4,400名正規軍。這支軍隊主要由南黎巴嫩和巴爾貝克-哈梅爾的什葉派穆斯林、北方的遜尼派穆斯林以及周邊的德魯茲人組成。這使得LAA能夠保持一種多元化的組織結構,以應對不同的作戰需求。
黎巴嫩阿拉伯軍隊迅速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結盟,成為反對黎巴嫩基督教右翼勢力的主要力量之一。這種合作關係在1976年以一場名為“酒店戰役”的事件中達到高潮,LAA和LNM(黎巴嫩國民運動)聯合對抗基督教民兵,並在貝魯特的戰鬥中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他們對我說,阿拉伯身份會必然成功。」
LAA的裝備主要來自黎巴嫩軍隊和內部安全部隊的儲備,士兵們使用各種步槍和重型武器,如FN FAL步槍、M60輕機槍等。憑藉著這些裝備,LAA能夠展開多次激烈的戰役,讓他們在黎巴嫩的多數地區贏得了一定的控制權。
隨著黎巴嫩內戰的持續,LAA的地位與日俱增,但這也使他們不得不面對內部的挑戰和外部的威脅。尤其是在1976年6月,敘利亞的軍事介入標誌著LAA的衰退開始。這時,許多士兵選擇叛逃,意識到自己被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操控的現實。
1977年1月18日,LAA的主要領導層被敘利亞當局邀請到大馬士革會議,卻被秘密逮捕。這次事件使得LAA的權力結構受到重創,最終在1977年被正式解散,原本的LAA成員被重新納入黎巴嫩軍隊,回歸正常的軍事運作。
這段歷史不僅反映出了黎巴嫩社會內部的複雜性,也顯示出外部力量在黎巴嫩內戰中的影響力。隨著黎巴嫩阿拉伯軍隊的衰落,黎巴嫩在衝突中的未來又將如何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