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是涉及股骨的一種骨折,通常發生於高衝擊創傷中,例如車禍。這是因為骨頭需要承受大量的力量才能折斷。醫學上提到的股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幹或遠端的骨折,因為這些位置的骨折與常稱的髖部骨折(因為其影響髖關節區域)有所區別。
股骨骨折通常表現得相當明顯,因為它們的產生往往伴隨著劇烈的創傷。
股骨骨折的徵兆包括肢體腫脹、變形和縮短,並且一般伴隨著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出血和休克等情況。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疼痛,這使得患者無法移動受傷的腿。
股骨幹骨折通常在極其重大的創傷下發生,這可能使得其他傷害被忽視,進而影響全身的檢查。
一般會採取前後位和側位的X光片檢查,必要時也會對髖關節、骨盆和膝關節進行拍攝。尤其是髖關節的X光片非常重要,因為股骨頸骨折可能導致股骨頭的壞死。
骨折可以分為開放型和閉合型。開放型骨折指骨頭碎片穿透皮膚,或者有覆蓋的傷口穿透到骨頭,這類骨折通常會造成周圍組織更大的損害,癒合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且感染風險更高。
股骨幹骨折可以依據分裂的程度進行Winquist和Hansen分級。
遠端股骨的骨折可能會伴隨腘骨的分離,導致膝關節的關節面錯位,或來自大腘動脈的出血,這大動脈位於骨頭的後表面,破壞了腿部的血供。
根據2015年的Cochrane回顧(2022年更新),目前可用的治療選擇的證據不足以指導臨床實踐,因此需要高質量的試驗進一步研究。開放性骨折需要緊急手術以清理和修理,但閉合骨折可以在患者穩定後進行手術。
治療方法視骨折的部位而定。對於股骨幹骨折,牽引可用於抵消肌肉拉力,減少出血和疼痛。
外部固定器具可用於防止進一步的損害,直至患者穩定並能進行手術。
對於股骨幹骨折,建議進行整復和髓內釘固定,這種方法結合重新對齊和金屬桿插入。
手術後,患者應接受物理治療,並盡早嘗試走路,以提高康復的機會。
這些骨折通常需要4-6個月才能癒合。由於股骨幹骨折常與暴力創傷相關,因此可能會發生許多不良結果,包括脂肪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多脏器衰竭和與嚴重出血相關的休克等。開放性骨折還可能導致感染、骨髓炎和敗血症等併發症。
股骨幹骨折的發生具有雙峰分佈,通常見於15至24歲的男性(因為高能量創傷)和75歲以上的女性(由於骨質疏鬆症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在德國,股骨骨折是醫院中最常見處理的骨折類型。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重視提升對預防高能量創傷的認知與學習,才能有效減少股骨骨折的發生,這是否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時刻反思的問題?